“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呀!”这是1929年12月22日,高文华烈士给父亲写的一封家书中的内容,面对着皑皑白雪,这位身陷囚笼的革命者没有觉得寒冷,而是像个孩子一样,内心纯净而快乐。
自古英雄出少年。1922年,年仅15岁的高文华离开家乡无锡前往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在校期间积极要求进步。1924年,各科成绩优秀的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后,结识了许多共产党员,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斗。
1926年1月,高文华从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他接到父亲的来信,说已经为他在胶济铁路找到一份月薪60大洋的工作,希望他前去上班。在当时,60大洋不是个小数目,可高文华不为所动。为了大多人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他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1928年3月,回到家乡无锡继续革命、担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的高文华外出联络工作时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由于狱中的非人生活和残酷迫害,他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31年8月29日,高文华烈士因病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狱中。
高文华给父亲的信是在狱中写就的。1929年12月22日,再过九天就是新年,受尽酷刑的高文华见天空下起了他非常喜欢的雪花,顿时忘了伤痛,提笔写信。信中,他没有丝毫的悲观、沮丧,毫不掩饰自己对雪景的“十二分的喜欢”“喜欢这样的雪永远永远压盖着宇宙”“我处处都想学着小孩子,学着她那种天真、自然的形状”。作为人子,高文华在信中十分惦念父亲、母亲的身体健康,希望母亲也能看穿些,“不必兢兢于一切,不必过分忧愁忧思”。因为胸怀革命理想,高文华在信中向父亲表示,“我们虽然苦,但我们的良心没有受罪。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
1920年,陈望道一边翻译《共产党宣言》,一边吃粽子喝红糖水时,误将黑墨水当红糖水喝下,自己却浑然不觉,因为在他看来,“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高文华等革命烈士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再苦再累也觉得甘甜如饴,为了追求真理,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辞。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留得豪情作楚囚”,与很多烈士一样:“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文华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参加东征,19岁就担起了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重任,牺牲时尚不满24周岁。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活得绚丽夺目,活得伟大。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不忘革命先辈、不忘理想与梦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 陈立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