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被誉为“金陵书坛四大家”的群体,他们分别是胡小石、林散之、高二适、萧娴四位先生。1888年,“金陵四家”之一的胡小石先生诞生于南京,今年正是他诞辰130周年。
胡小石(1888——1962),一代国学大师,古文字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名光炜,字小石,斋名愿夏庐、蜩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等,浙江嘉兴人,生于南京。
胡小石少承家学,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深得清道人(李瑞清)赏识,其书法得清道人、曾熙指点,碑学精湛,是现代“金石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现代书学教育的开创者。
他学诗于陈三立,诗词兼擅,诸体皆工,七绝尤为高妙。他曾问学于王国维、沈曾植等晚清耆宿,曾历任北京女高师、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云南大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主要著作有《甲骨文例》、《声统表》、《胡小石论文集》、《胡小石书法选集》等。
胡小石先生淹通四部,其古文字学、书学、诗学及文学史研究尤其精到。他毕生献身教育,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桃李满天下,堪称一代宗师。
“胡小石先生传经弘道,立德立言,功在不朽。”说起南京大学的这位前辈学者,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用崇敬的语气概括胡小石先生的杰出贡献。巧合的是,当年的胡小石先生也曾出任过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一职。
时至今日,胡小石依然是南京大学众多文科学者们心目中的“集体偶像”。为了纪念这位国学大师的130周年诞辰,从12月21日开始,南京大学策划了一系列活动,相关讲座将一直持续到12月29日。
12月22日上午9:00,“胡小石和他的时代”文献、书法展将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额南京大学美术馆开幕。展览围绕书法文献这一核心,展出具有代表性的胡小石书法作品,包括各体创作和临书作品,还有胡小石先生珍藏典籍、著作稿本、题跋、自书自作诗、题签等。
展览精选胡先生师友门生之翰墨书札,既有李瑞清、陈三立、曾熙、吴大澂等前辈,又有王瀣、黄侃、汪辟疆、李小缘等同侪,还有游寿、唐圭璋、程千帆等门生,此师友圈涉及50多位名贤,阵容豪华,足见南雍学术盛极一时。以“书法文献”命题,是要强调书法与中国学术文化的天然联系,强调书法背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突出胡先生对书法研究与书学教育的贡献。
纪念胡小石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将于22日下午在南大文学院活水轩举办;晚上,“蜩庐雅集”将在南京大学美术馆举办。蜩庐是胡小石先生故居的雅号,位于南京市天竺路21号。
从12月21日开始,10个以胡小石学术成就和书法艺术为主题的讲座将在南大文学院活水轩举办,一直持续到12月29日,包括徐利明的《功在碑、帖、墨迹之间——胡小石书法中的学术与美学》、庄天明的《从江苏四老的比较看胡先生人文与书艺的取向》、程章灿的《作为诗人和文学史家的胡小石先生》、徐兴无的《继承与建构——胡小石先生的书法史观》等。
这个周末,让我们循着先辈手泽,走进胡小石先生和他的时代,它们会像冬至的太阳,温暖我们的心,照亮我们的路。程章灿说:“胡小石先生辞世虽已56年,然而蜩庐仍在,著作犹存,翰墨芬芳,文脉悠长。这个悠长的文脉,深深植根于南京大学、东南学术、中国书学教育以及中国文化传承的伟大事业之中。”
交汇点记者 于锋
编辑: 于锋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