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满载2118箱文物的火车离开北平,急速向南行驶,拉开了故宫文物迁徙的序幕……首部讲述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的纪实类电视剧《国宝奇旅》将于2月6日(大年初二)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播出,这部电视剧根据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之二《承载》改编拍摄,剧中真实地还原了文物南迁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近日,章剑华向记者介绍了创作历程以及该剧台前幕后的故事。
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外迁,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文物迁徙。关于这段历史,此前只有零星和片断式的回忆录和文章。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把这段波澜壮阔却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用纪实文学全景式地记载下来,填补了对这个重要文化事件进行全面客观记载的空白,具有较高史料和文学价值。回忆起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章剑华告诉记者,多年前他在调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后,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接触到了故宫南迁时留存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部分文物,当看到朝天宫地下文物库房2000多箱还没开箱的文物时,章剑华感到震撼,“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使命,将故宫文物南迁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全面而详尽地记载下来,以弥补历史记载的不足。”
因为文物迁徙之前的文字记载较少,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史料和素材的收集尤为困难。“当时兵荒马乱,加之故宫文物外迁是在十分紧急和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留下的资料不是太多。故宫人有的留大陆,有的则去台湾。”为了尽可能地真实还原那段历史,章剑华多次走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当年故宫文物外迁的部分路线和贮存地,并多次到南京博物院朝天宫库房察看当年的南迁文物和包装箱等。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章剑华掌握了大量材料,把故宫文物外迁的来胧去脉基本搞清楚了,开始着手写作这部长篇纪实文学。
为了能充分展示文物迁徙这一事件里的人与事,章剑华选择了纪实文学这个体裁。“纪实文学容许在主要事实、主要人物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虚构。这给写作留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的空间。但我在写作时极少虚构,大都是真实的再现,有些缺漏的东西,我尽可能去还原,在合理想象中把整个事件链接、连贯起来,做到前呼后应,同时扩充一些情节,加上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等。”
从纪实文学到剧本,再到电视剧,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电视剧需要一定的观赏性,编者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章剑华表示,为了契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趋势,电视剧进行合理的改编是非常必要的。“《承载》自从2010年正式出版以来,期间有很多影视制作团队前来洽谈,为了选择更优秀的制作团队,我在反复斟酌之后,最终挑选了江苏的制作团队。”
《国宝奇旅》是以一桩扑朔迷离的悬案作为引子,开启了故宫文物南迁引发的明争暗战,并以爱国军官任弘毅与故宫文物工作者周若思的爱情为故事贯穿线其中,悬念不断、看点十足。刘烨在剧中饰演一名智勇双全、性格坚毅的铁血军人任弘毅,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带领着手下精英先锋队员,主动请缨负责文物南迁的护卫工作,上演了一场悲情壮烈的护宝之旅。袁姗姗饰演的周若思是一名精通古玩的故宫博物院文物工作者,她聪慧机敏、过目不忘,深爱文物修复及鉴定工作,为了故宫文物不受战火侵袭,她不顾父亲反对毅然加入文物南迁小组,与任弘毅挑负起保护国宝的民族大任。章剑华对刘烨和袁珊珊两位演员的表现肯定有加,“刘烨在剧中饰演文物护卫队队长,形象、气质符合,演技也到位,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都有很好的表现。袁珊珊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这部剧中的其他部分角色都由江苏本土的话剧演员担纲。
如今,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一系列以故宫文物为题材的节目成了荧屏上的“网红”。而在电视剧《国宝奇旅》中,有很多文物贯穿其中,究竟哪一件会成为观众心目中的“爆款”?章剑华特别提到了“三希帖”中的《中秋帖》,“三希帖”过去看的人不多,剧中反复出现,前世今生都有交代,相信会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关注。”他希望通过电视剧的播出,让更多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大众知晓,激发国人的文化自信。
交汇点记者 王慧
编辑: 王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