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11月8日下午,江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名家钟荣在南京紫金大戏院与广大戏迷分享自己和程派艺术的结缘经历,生动讲述50多年以来不断钻研、积极传承程派青衣的舞台生涯,并现场示范和讲解程派“外柔内刚”的表演规矩。
此次交流活动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和新华日报昆虫记戏曲工作室共同主办,是“第三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云聚场”第二板块“大师开讲”系列之一。京昆业界名师相继开讲,与观众分享京昆发展史、京昆经典作品、演出赏析、京剧流派特色评点等主题内容,旨在向广大戏迷普及京昆专业干货,助力京昆戏曲的发展与传承。
程砚秋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敢于挑战和创新,以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著称。他的艺术表演凝重浑厚,唱腔宽厚圆润,所创作的角色大多典雅清峻,编演了《锁麟囊》《窦娥冤》《汾河湾》等无数经典作品。出生于梨园世家的钟荣在十三四岁便迷醉于程派的舞台风格,从此刻苦学习程先生的吐字归音和身段韵律。
钟荣回忆,她那时一大早就起床去荒郊野岭练习模仿程砚秋的嗓子,有一次天亮了才发现自己站在坟地里。有一年冬天,她愣是站在电线杆大喇叭下听完了程先生的整出戏,结束了才意识到双腿已经冻僵,无法动弹了。“那时候别人说我的嗓子是‘茶壶里的汤团——倒不出’,三排以后就听不见了,没法学程派。但我回答他‘我这个汤团一定要从茶壶里蹦出来!’”她攒钱买程砚秋的唱片,逐字模仿,琢磨气口,一个月看了20场程先生的电影《荒山泪》,借着荧幕的微弱亮光记下唱词。
除了自身的努力,钟荣如今的戏曲成就也少不了程砚秋私淑弟子新艳秋等多位老师的指点。“新老师是女性程派艺术家,她演绎的女性角色自然松弛,不矫揉造作。新老师告诉我,练嗓子要有意念,程派舞台上的一切都要美。”不光是单纯模仿程砚秋,钟荣在京剧表演上也有自己的思考。她曾仔细揣测剧本人物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活动,将经典唱段的诠释方法加以改善,也琢磨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表演心得,“我们是演人物而不是演流派。台上的戏要缝得密,心里有戏脸上就有了。”
讲座现场,多位听众还向她请教了程派的水袖控制和身形步法。“水袖就是要像水一样,挥动间犹如水纹波浪。”钟荣穿上旦角褶子,详细示范程派“灯笼袖”的表演规范。“程先生还强调身体的曲线美,出脚、做动作时,裙子要注意保持在‘桃型裙’的状态。”不少观众跟着钟荣当场便练习起这些技巧方法。
最后,讲座在钟荣老师一段程派韵味浓郁的《苏三起解》流水唱腔中结束,观众们意犹未尽,纷纷起身合影留念。“这次活动太好了”,“感谢主办方请来老艺术家给我们说戏”。波兰戏迷致远表示,终于见到自己最喜欢的程派老师太开心了,京昆群英会真是戏迷的福音。
实习生 刘妍
记者 高利平
感谢戏迷致远提供图片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昆虫记戏迷QQ群
群号:37550010
编辑: 高利平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