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红色家书。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为引导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推出了“品读红色家书,感悟初心使命”系列评论。这组评论从革命烈士的家书中感悟初心使命,感悟家国情怀,感悟理想信念,感悟革命精神。从4月6日到今天,本系列20篇评论已全部见报,并同步刊发在交汇点、学习强国等平台。
★
家书
红色家书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每篇评论深入浅出地解读背景、启迪思考、激发斗志,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不少读者表示,革命烈士光辉伟大,但出生在和平年代的自己,总觉得离他们有些距离感。然而,读到他们真情流露的家书,特别是以评论的形式引导阅读,让英烈们的伟岸形象跃然纸上,不由热泪盈眶。
在交汇点客户端,读者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对这个系列的认可:有人读出了烈士的荡气回肠,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有人读出了烈士的用情至深,留言“每位母亲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有人在厚重的历史与关照现实的解读中,深刻理解了“以史为鉴,学史明志”,更有人感受到激励与鼓舞,决心“不断以先辈先烈为镜,砥砺奋进、坚定前行。”
品读家书系列评论,为何会得到读者的一致认可?究其原因,在于扎实与用心,在于把自己放进红色家书的语境,也让读者沉浸其中。今年年初,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编写了一本由革命烈士书信组成的教材——《红色家书》,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一段段刻骨铭心的事迹,讲述了人间大爱,传递出革命大义,让读者感受到先烈们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不少地方开展活动,组织朗诵红色家书;而我们的这组系列评论不满足于“读”,更看重“说”“思”和“论”,精选出较具代表性的20篇家书,以评论的形式深入展开品读,从而深刻地揭示其中的精神力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万金”与红色交织,荐读与评论碰撞,赋予了这组系列评论以感人至深的理性力量。
说到这里,我们就节选其中的部分篇章,让大家领略这一系列的风采。
在开篇的《为信仰“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读夏明翰写给妻子的信》中,评论员写道: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这首气壮山河、大义凛然的就义诗,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对信仰信念的坚贞执着……一枚含血的唇印,一句最后的叮咛,见证了夏明翰对妻子忠贞不渝的革命爱情,揭示出一个共产党人矢志追求真理的家国情怀。
《“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读胡秉铎写给父亲的信》这样评论:在旧中国,一代代仁人志士心怀共产主义理想,殒身不恤、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在他们眼里,这个“主义”就是道路,就是前途,就是生命;为“主义”而献身,死得其所、虽死犹生。
《“无负于家庭,无负于社会”——读冷少农写给儿子的信》一文将历史与现实串联起来: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见诸冷少农家书的字里行间,见诸无数革命先烈的人生抉择,也见诸抗疫战场上的勇敢“逆行”、脱贫道路上的默默奉献。
《“无字家书”诠释信仰的力量——读陈毅安写给妻子的信》发人深省:一封无字书,一腔家国情。无字的家书,记载着信念之坚,激荡着英雄之气,书写了一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越读书越感到自己的贫乏”——读彭雪枫致妻书》这篇评论,从红色家书中发掘出“爱读书”这一古今中外放之皆准的优秀品格,提出:学习不仅是个人立德、立志、立身、立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励人、感染人、鼓舞人的重要方式。一个人好学,个人必有所成;一个集体好学,定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把全部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读刘愿庵写给妻子的遗书》总结了革命英烈最伟大的品质:革命先烈既有民族大义,也有常人的爱情、友情、亲情。“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有情的归宿,都以服从党的意志、人民的需要为前提,“小我”让位于“大我”,“小爱”服从于“大爱”。
《“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读史砚芬写给弟弟妹妹的遗书》一文以史鉴今:从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到脱贫攻坚的尽锐出战、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从公开战线到隐蔽战线,从看得见硝烟的战场到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充盈于天地之间的,正是“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的浩然正气。
《“纵刀锯斧钺加诸项颈,此志万不可移”——读何功伟给父亲的遗书》是这样说的: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无数像何功伟这样的仁人志士,生在富裕家庭,受教育时间比别人长,但他们没有苑囿于自己的富足小家,一旦接受了进步的思想,就义无反顾地冲破家庭、世俗的束缚,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追求真理和光明,积极投身工农革命运动,走上了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之路。
《“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读陈觉〈与妻书〉》一文磅礴有力:时隔90多年,读陈觉家书,字里行间,依然可以读出他慷慨赴死的决心以及对妻子的缠绵悱恻。这其中,既有“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的视死如归,又有“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的舍家为国。
给大家展现的,只是这组评论的一角,更多精彩,还有待读者们在原文阅读中品味咀嚼。让我们赶快打开交汇点客户端,搜索“红色家书”,一起感悟理想信念的力量吧。
编辑: 袁媛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