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2021年新年贺词。回首过往,我们是“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迎接未来,我们更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一路走来,面对各种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就是始终坚持以中国精神凝聚磅礴伟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新的实践。
——《在知行合一中创造历史伟业》董振华 徐瑞坤(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党内政治文化体现的是党的政治软实力,是党的政治生活的灵魂和党内政治生态的内生性因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内在特质。从深层次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必须在实践中综合把握党内政治文化生成、运行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
——《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效性》郭倩倩(作者为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专题论述,清晰擘画出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原则导向、价值旨向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建设原则与“以人民认可度”为导向的价值向度,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为文化强国的新时代使命和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思想》沈春梅(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随着全球高等教育成本的上升,经费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务院“双一流”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鼓励社会资源参与高等教育发展。”因此,多元化筹集社会资本,破解高校资源不足、资源来源渠道单一、自身筹资动力缺乏的困局,刻不容缓。
——《高校多元化筹资 助推高质量发展》钱晓田 徐卿(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政声
“十四五”时期,镇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镇江使命,甩开膀子“跑起来”,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争得更大城市荣光,让“镇江很有前途”跑进现实。
——《向着“三高一争”加速奔跑》马明龙(作者为镇江市委书记)
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紧紧围绕“国际文旅都市新高地”的发展方向,以现代化智慧化城市建设为依托,坚持“能融则融、应融尽融”原则,全力答好“传统旅游资源非优区”城市旅游发展考卷,在发挥传统旅游资源优势的同时,积极促进国际化城市地标建筑、文旅体和会展设施、商业综合体、国际商务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生活等有价值、有潜力的城市要素,与文旅产业主动链接、深度融合。
——《打造都市型全域旅游新模式》伍 洋(作者为南京市建邺区副区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地下文物保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物保护事业面临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健全制度,形成新规范。扬州地区古遗址、古墓葬等地下文物分布众多。为了进一步加强地下文物的保护,彻底解决文物考古人员跟着推土机转的被动局面,我们根据地下文物分布特点,划定公布了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
——《积极构建服务城市发展的考古工作新格局》徐国兵(作者为扬州市文物局副局长)
淮安自古就有崇文尚德、精忠报国的优良传统,从漂母的一饭之恩,到吴鞠通的悬壶济世、拯救苍生;从梁红玉的英勇抗金,到关天培的浴血沙场、以身殉国,再到开国总理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的优秀品质、卓越功勋,厚德爱国的基因根植淮安人的血脉,一代代传承光大。进入新时代,淮安市委市政府牢记习总书记“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殷嘱托,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发展定位,肩扛“建功报国、共治美安”的责任担当,坚持爱国与育德并举、报国与成德同向、强国与弘德共进,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全力谱写两个《纲要》在淮安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厚植家国情怀 德润美好淮安》周 毅(作者为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参事
进入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昂然开局,江苏人民在新的起点上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棒”自信起跑,秉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更大手笔,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转化为高度自觉的创新实践,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迈向新高度,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大地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把重大使命转化为高度自觉的创新实践》李程骅(作者为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南京大学博导)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对江苏的要求、有效集聚和发挥江苏与其他省份的竞争优势、积极回应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财税保障新机制,以此促进江苏高质量发展。
——《构建财税保障新机制 促进江苏高质量发展》田开友 袁杨(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民盟江苏省委江苏财税政策研究院)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充分说明科技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实施“非对称”性战略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傅伟明 (作者单位:中共苏州市委党校)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为加快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基本方向。建设有为政府,需要在宏观调控、中观协调和微观执行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如下五大能力。
——《建设有为政府应提升五大能力》咸鸣霞(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论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对江苏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成果进行集中检阅,对江苏“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进行科学定向,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面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要深刻领会其意义价值,准确理解其内涵要义,全面把握其实践要求,用忠诚担当、用拼搏创造、用实干作答,真正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丰硕成果。
——《以殷殷嘱托引领现代化新征程》曲福田(作者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
编辑: 杨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