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2021年4月20日,谷雨至。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将“谷”和“雨”联系起来,蕴涵“雨生百谷”之意。此时节,春天即将走到尾声,万物呈现出蓬勃生长的姿态。
春江水暖,也是江豚易发恋情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常常会出现江豚你追我赶、竞相跃出水面的场景。
作为整个长江流域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南京雨花台区就有一处绝佳江豚观测点——江豚广场!在这里,不仅可以尽赏美丽江景,还可以看到江豚浮出水面、追逐嬉闹的画面。
位于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的江豚广场,临近大胜关长江大桥,总面积11.25公顷,北侧为鱼嘴公园,南侧为三桥湿地公园,是连接两个公园的绿色纽带,也是观江和观桥的绝佳观景点。
广场所处的金大妈码头原为货运码头,2015年起,雨花台区探索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路径,关停岸线企业和黄沙码头。去年4月起,雨花经济开发区开始对金大妈码头进行整治改造。如今,这里已是一处以江豚文化为主题,集生态保护、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广场。
据了解,江豚广场岸线长度935米,包括500米滨江岸线、435米秦淮新河岸线,分为江豚文化展示区、工业遗存展示区、密林保护区三大区域,是一处绝佳亲水平台。沿着码头栈道,可一直走到江边,看江天一色、听江涛拍岸,北望建邺鱼嘴湿地公园,西眺浦口区老山,南边壮观的大胜关大桥、大胜关铁路大桥则是最美背景板。
阳春三月,走进江豚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开阔的绿地、奔腾的长江,还有公园里呆萌的江豚形象雕塑。
记者从雨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获悉,广场在建设过程中对原有建筑进行了修复利用,将其打造为江豚文化展示区,过去的仓库也变身为江豚科普展览馆。同时,还种有乌桕、银杏、樱花等40多个品种的树木,可实现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观色彩。江畔的“观豚景观长廊”则由伸出江畔的码头廊道改建而来,改建过程中保留了码头原貌,原来长112米的码头和85米的栈道地面全部保持原样,只是在两边加装了护栏。
除了观江景,在江豚广场还可品味工业遗址的风味。码头边,两艘橙黄色的潜水艇由真实的潜水艇改造而成,高大的桅杆、锈迹斑斑的绞锚机和铁锚、静默的螺旋桨,构成一组船文化展示区。
漫步江豚广场,穿过一片密林保护区,沿671米的林中栈道前行,即可抵达江豚观测点。记者了解到,江豚观测点位于大胜关大桥下,这里有一处自然冲击形成的深沟,江豚喜欢待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其圆圆的脑袋冷不丁地浮出水面。
以长江江豚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是反映长江生态改善的“晴雨表”。对老百姓而言,江豚的微笑,就是最直观的治江成效。而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引领下,南京雨花台区奋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长江大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只为让长江江豚的微笑越来越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纪树霞
文中图片均由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提供
编辑: 王娣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