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如约而至,一如既往地引人关注。
疯狂的翡翠直播暗藏秘密、个人电脑被强制安装软件、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儿童电话手表猫腻多、医美行业乱象频出……一桩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情,被一一曝光,让人触目惊心。这些事儿,在我们身边是否也存在?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第一时间进行了追踪采访。
医美速成班:0基础6天拿高级证书
90后姑娘小雪是一名护士,一次医疗美容事故让她的左眼永久失明;王女士在家里接受了一位朋友的美容针剂注射,花费近20万元,结果面目全非……央视3·15晚会曝光,那些给他人造成伤害的医美从业者,其实并不是医生,一个医美速成班,0基础学员6天就能拿高级证书,令人瞠目。而5年间,中消协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增长近14倍。消费者为何频频“踩雷”?又该怎样避开这些“雷区”?
“不管我们是否专业,但是我们得装得专业一点儿。”曝光的医美培训乱象片段中,南京圣嘉丽禾培训学校一位身穿医师服的培训师说道。记者在某搜索引擎上以“江苏医美培训”为关键词进行查询,弹出来的热搜机构中被点名的圣嘉丽禾赫然排在第一位,点开详情页面,微整双眼皮培训班和微整注射培训班均显示,只需100元即可报名,总计已有百人预约课程。记者拨打圣嘉丽禾官网预留电话,暂时无人接听。
“就算是打个针,也都是需要正规医师资格证的,医院的各种仪器设备也都要有相关资质证书编号和授权的。”南京某连锁皮肤管理机构店长蕾蕾告诉记者,医美医生需要持有操作光电仪器资格证,才能为消费者做祛斑美白项目,“如果没有资质的人去操作,很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加重色斑面积,产生色沉。像现在比较常见的玻尿酸移位、打瘦脸针脸歪的现象,都是医生行医不规范导致的。”
面对“黑医美”,该如何监管?消费者应如何维权?江苏致邦(自贸区南京片区)律师事务所律师夏磊表示,医美机构和服务人员应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医疗行业法规进行管理,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和执业许可,才能保证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对医美服务过程中的器械和药品,应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医药行业法规进行管理,保证用品用药安全可靠。对医美机构发布广告,应按照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医药行业广告法规进行管理,限制医美广告行为,查处虚假广告,避免消费者因不当诱惑而受骗。“各级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都强调了消费者接受医美服务属于生活需要,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消费者遭遇广告欺诈、资质欺诈、假冒伪劣商品等情形的都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金。”夏磊提醒。
“医美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销售时经营者容易通过夸大宣传效果,制造容貌焦虑等营销模式诱导消费者进行消费,但出现纠纷后,又通过医疗资质、医生诊疗行为的专业性作为掩护,限制消费者维权途径,属于医疗专业化和消费常态化的竞合性问题。”在省消保委投诉部兼法援部主任傅铮看来,未来,医美行业的维权重点应该是将消费行为与专业诊疗做区分,一方面细化美容机构资质认定标准,同时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处理医美纠纷时的运用,多渠道举措形成合力,更好地规范医美行业有序发展。
直播卖玉石:“缅甸”藏在小区里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直播卖货的骗术。所谓的“出血砍价”,实则是主播和货主表演的双簧,每当主播拿起一件货物准备替粉丝砍价,货主在报出一个特别高价格的同时,会把暗码所代表的底价打在计算器上,悄悄展示给主播,然后双方都煞有介事地连连砍价。此外,还有大量直播间号称将砍价现场搬到了原产地缅甸,其中承泽翡翠直播宣称,主播在缅甸曼德勒矿区现场砍价,为粉丝代购。但所谓的缅甸,不过是一个温泉酒店后面的别墅小区,直播间所卖的原石,也是从市场上借来的或者是模型。
“在上岗之前,公司会对我们主播进行各种话术培训,如‘想要的宝宝们扣1,我给你们争取最低优惠价!’‘今天的优惠数量有限,只有200个,这个颜色就只有最后XX件了,卖完就没有了!’等,因为直播带货最重要的就是制造稀缺感,我们常常通过限量、千载难逢的低价、产品首发等方式来制造所谓的稀缺感。”主播小灿烂(化名)向记者透露,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尤其像非品牌类的服饰、玉石等产品,没有官网价格做比对,主播就可以虚报原价,实际上根本没那么贵。主播们喊的亏本价、清仓价也都是话术,商家根本不可能亏的。“演戏”也很常见,剧情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像商家在直播间生气说价格太低不卖了、哭诉各种困难厂要倒闭了才低价甩卖的……基本上都是假的。
南京逐日千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服饰类直播销售的企业,作为同行,公司总经理韩小敏一针见血地指出,“央视曝光的案例主要还是因为平台不正规,这些小平台常常会在监管不到位的地方钻空子。正规平台卖玉石类的主播也有惯用套路,但不会这么离谱。一般来说,主播刚开始会报商场柜台零售价,然后往下砍,比如从399砍成299,最后到199也差不多了,最后产品的毛利大概在售价的30%。当然价格也要兼顾到消费者的心理,如果不让利的话也无法获得好销售。”
记者注意到,今年3·15晚会上曝光的石力派翡翠直播间出自“点淘”APP。在晚会曝光时,该直播间正在直播,石力派直播间主播正在播一对耳环,大量网民涌入直播间留言表示:“3·15晚会正在曝光你家。”10分钟后,也就是当晚8点32分,该直播间已中断。
傅铮告诉记者,直播带货是新消费、新业态形式下的典型代表,玉石产品属于非标准化产品,直播行业内容创作的随意性用在商品营销上,很容易脱离监督,各种骗局的产生,说明经营者法律底线意识缺失,更是网络平台缺乏对平台内经营者监管的直接体现。在实际消费纠纷发生时,平台型企业应该更加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韩小敏看来,目前平台对从业者的管理已经越来越严,正常情况下直播会有7秒延迟,延迟的时间就用机器来识别语音,并对主播的话术和产品进行审核。以玉石为例,淘宝、抖音、快手等正规平台在原产地都有自己的基地,直播销售翡翠玉石也必须在官方基地报备,货品需发到官方仓库,经检测后统一发出。
品牌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
一般人都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旁边“呼啸”而过的电动自行车,比汽车还快,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有些电动自行车的车速,甚至能达到40公里/小时。但是根据《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这些电动车是怎么能开到40码的呢?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哈啰、绿源、小牛等多品牌电动自行车公然违规提速,不少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销售人员表示,“速度你需要调就可以调”。记者注意到,无锡浜马车业和江苏蓝君科技有限公司,均为经销商准备了解除限速的解码装置,被央视“点名”。
15日晚10点,记者电话联系了南京一雅迪电动车门店的店长,向其咨询电动车变速的事情。“小车车速可以从25公里/小时提高到35公里/小时,大车根据车型不同,车速可以提高到40公里/小时或者50公里/小时。”这位店长告诉记者,解码很快,几分钟就好了,一般也不收费。不过有几种小车解不了码,需要换一个控制器,大概180元,控制器也是雅迪厂家的,很多人在买车的时候就会要求变速,“放心吧,可以保证安全的”。
“之前在一档广播节目中,我曾经探讨过这一话题。事实上,电动自行车违规提速的问题是个公开的秘密,一直未曾解决。”夏磊告诉记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电动自行车超速,违反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
夏磊说,超速电动自行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超过限速规定的电动自行车是否属于机动车,定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超速自行车是否为机动车,与驾驶证照管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保险购买等问题直接相关,只有把速度降下来,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发现并认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的,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采取停止销售、警示、召回、无害化处理、销毁、停止生产或者服务等措施。
截至记者发稿,小牛电动相关人士回应违规提速表示,内部正在核实。
15日晚11点,记者获悉,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相关问题,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连夜部署核查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立即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沈佳暄 许海燕
编辑: 王瑶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关注
让每天都成为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