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群贤毕至、思想盛宴,12月31日晚,一场由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组织的学术跨年活动在“云”端举行。来自各地高校和企业界的80多位专家学者在线研讨张謇先生的事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同时庆贺南大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二十周年。
近代苏商领袖张謇的生平、事业与功勋向来受到学界关注,其企业家精神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将张謇誉为企业家的“先贤”与“楷模”,更引发了各界研究、学习张謇的热潮。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从张謇先生创办近代轻纺工业的事功入手,畅谈当代中国工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张謇先生曾孙、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南通謇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慎欣回顾了张謇研究的学术历程,表达了对学界前辈的感念之情,以及对当代企业家追怀与践行张謇精神的期待。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主任周建波提出张謇的“草根士大夫”型企业家特质及其境遇,“草根”性决定了他关心民瘼,造福民生,“士大夫”性决定了他目标远大、情操高洁。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中国史研究院讲席教授贺云翱则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与多次对南通唐闸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张謇地方自治建设方面中西合璧、古今传承的文化特色。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分析了张謇创业的时代条件,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解读了张謇精神的当代价值。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就当代企业学习张謇精神、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路进行了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总监、编审杨金荣以第一本张謇传记为视角,梳理了近代名流胡适等人对张謇的赞誉。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岳谦厚、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晶副、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副编审潘晓霞分别就张謇敬业精神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体现发表了看法。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讲师张若愚阐述了张謇精神在“后张謇时期”的流布过程以及在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方式。
家国情怀是他人生底色,强国富民是他事业亮色,“张謇精神”留给当代中国企业家哪些启示?南京大美天第文化产业公司董事长鲍风林分享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张謇两次重要讲话的体会;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峰就国企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探索、攻坚作用呼应了企业家对于张謇创业精神的学习与实践;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厦门大学兼职教授钟海连从张謇与中国近代盐政改良与盐业发展的关系入手,陈述了自己对民生日用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文化建设的思考;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合伙人苏凯报告了当代年轻创业者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事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年轻张謇们”的精神风貌;南京中智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王波,苏酒集团(洋河股份)定制中心总经理、中国酿造史研究中心秘书长薛化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正高级会计师单翔,南京茶肆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绪芹等,分别从企业家精神内涵、企业家成长路径、企业家社会关爱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心得。
交汇点记者 黄欢
编辑: 徐睿翔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