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江苏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特征,1—5月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实现同比较快增长,供需两端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在巩固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态势的关键节点,全省各行各业全力以赴在攻坚克难中稳增长、稳预期,在统筹发力中解难题、补短板,在真抓实干中增动能、创增量。上半年刚刚结束,下半年已经开启。记者分析1—5月工业、农业、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相关发展数据,并深入一线观察,感受到江苏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的勃勃生机。
【数据亮点】
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数据显示,1—5月,江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06.5亿元,同比增长11.44%。其中,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9.3%,比1—4月加快0.9个百分点。
【一线案例】
刚过去的端午假期,粽子这一节庆“爆款”迎来热销。6月20日,南京紫竹林路的媛姨手工肉粽店外早已排起了长队,走进铺内,长桌上整齐有序地摆着粽叶、糯米、内馅,店主媛姨一双巧手左右翻转折叠,填糯米、放馅料,再用彩绳扎紧,一个手工粽子就完成了。“肉多多”“红豆多多”,还有季节限定的黄泥拱笋肉粽,随着一串粽子下锅烹煮,四溢的香气让人提前感受到节日气息。
“我家做的是浙系长粽,用轻渍的糯米包裹煮上四个小时,保证每锅出炉的粽子都是最新鲜的。”媛姨说,为了品质有保障,粽子都是手工包制不能量产,忙的时候客户需要排队取号。“这款经典肉粽很受欢迎,几乎每日售罄,忙完这段时间我也要闭店休息一阵了。”
“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作为当下年轻人聚餐首选,火锅行业同质化严重,店家要如何走出差异化“新路”?6月27日,周二工作日下午,马厂火锅新街口店内依然宾客满座,大家吃得热火朝天,一旁还有不少排队等候就餐的顾客。几位工作人员来回送餐、收拾桌子,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家只做一款锅底,即标准的重庆全红锅,三斤牛油加一斤底料,不沾味碟也好吃。菜品包括经典的毛肚、吊龙、黄喉、牛蛙等,牛蛙是现杀,毛肚也是当天采买,保证新鲜。”马厂老火锅“95后”店长陈威旭说,该店主打重庆老火锅本味,在口味上没有刻意迎合市场。“比如,配料只有重庆传统的小油碟配小米辣、葱蒜,没有麻酱、辣酱。”陈威旭自豪地说,门店不做任何流量活动,坚持用口碑吸引“回头客”。
这位年轻“创客”在经营火锅店前,曾在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做财务工作。“作为储备店长,我们来店后全部要轮岗,包括后厨的洗碗、备菜、切配,以及前厅的收银、接待服务。”自去年底马厂在南京开第一家门店,如今已有十几家分店,而陈威旭所在的三店经营业绩最好。“昨天周一属于营业低点,但也有23000元的营收,翻台率300%左右,端午、“五一”这些节假日营业额差不多要翻倍。”
位于郊区的仙林山房是一家做商务宴请的私房菜餐厅,记者看到,这座独栋建筑被竹篱包围,闹中取静,环境十分雅致舒适。“这儿只有八个包厢,每晚都爆满,至少需要提前两三天预订。”为了提升顾客体验,每个包间都配有专门的服务师,不仅会对每道菜品作介绍,还全程参与分餐,一套服务动作行云流水,十分专业。
【记者观察】
虽然历经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餐饮行业仍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充足活力。在对这些人气足、烟火旺的餐饮小店、企业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感新的市场形势和消费特点已经凸显,未来餐饮业不再是传统吃喝那么简单,餐饮行业需在产品供给、品质把控、服务体验等方面勤修“内功”。面对新形势,无论是小商户还是餐饮企业,都应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围绕顾客需求创新求变,做出特色,从而实现自身稳健长远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杉
编辑: 王建朋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