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姿持枪,眼神刚毅,步枪两侧堆积了很多空弹壳,这是一张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击敌的照片,很多参观者隔着照片,都仿佛感受到他的勇敢和杀气。“百年征程,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中,一张志愿军特等功臣张桃芳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击敌的照片,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现场,展览现场指挥部特邀张桃芳老乡、兴化市陈堡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时庆涛,和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纲脚本组工作人员、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青年研究院胡卓然共同讲述了“神枪手”张桃芳鲜为人知的故事。
张桃芳1931年出生于江苏兴化,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
“要想下河捕鱼捉虾找秋小。”在兴化市陈堡镇,老一辈人口中还流传着这句话。“秋小”就是张桃芳。作为张桃芳的老乡,时庆涛长期关注张桃芳的英雄事迹,也曾与张桃芳生前有过不少接触。他在二十六年前就写过张桃芳,当时撰写“革命斗争故事集”时,时庆涛负责主编这本书,专门采写了张桃芳的生平事迹。时庆涛介绍,张桃芳家境贫寒,家中人口众多,他最大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又吃得苦。十七、八岁时,盘田、拉犁、耕田、碾场,样样农活都会干。“张桃芳从小打鸟、捕鱼就很准确,很有天赋,小伙伴们都喊他‘捕鱼王’。下水的甲鱼必上来换气,张桃芳计算好甲鱼的位置,呼一下就将钢叉不偏不离刺中甲鱼壳。进入战场,张桃芳经过在部队的刻苦训练,枪法自然比别人打得更准。”
1951年,张桃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9月转入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并赴朝作战。在1953年的上甘岭狙击战中,张桃芳用他技术、悟性和智慧,创下了以42发子弹歼敌214人的战绩。“有一次,张桃芳在狙击阵地搜索目标,突然一串子弹飞来。当时阵地战壕里有一只破钢盔,他用枪口顶住钢盔举出阵地外。对方向张桃芳开了一枪,以为将他击中。后来张桃芳抓住机会反击,胜负一刹那,将敌人击毙。”
“这把枪叫莫辛纳甘枪,当时我们在朝鲜战场上,江苏籍英雄张桃芳就是用了这把同型号的莫辛纳甘枪,在战场上英勇歼敌。”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纲脚本组工作人员、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青年研究院胡卓然指着展柜中莫辛纳甘步枪(仿品)介绍道:“狙击手在打完一枪后,要立即转移阵地,因为敌人的炮火会很快覆盖刚才狙击手开枪的位置,这样的短枪管很适合快速转移。但莫辛纳甘步枪是非自动步骑枪,没有光学瞄准镜,枪管比较短,子弹的散布面较大,没有经过刻苦训练,很难精准命中目标。”
1954年,张桃芳在214团中被选拔出来,成为唯一一名编入空军的人员。“张桃芳在江苏的土地上出生、成长,成为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再后来又翱翔于天空,是陈堡人民的骄傲,也是江苏人民的骄傲。”时庆涛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实习生 钱月明
视频拍摄制作 邓宇轩 实习生 曾瑞棋
编辑: 王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向志愿军战士致敬!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