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9月12日,作为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会演剧目,由泰州市淮剧团创排的淮剧《潜行者》将在盐城市亭湖文化艺术中心上演,通过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带观众走进真实历史中的“孤勇者”。
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即将亮相的淮剧《潜行者》,光从剧名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谍战气质。众所周知,在我党伟大的革命历程中,一批参与隐蔽战线伟大斗争的地下工作者做出了非凡贡献,而《潜行者》的主人公杨在之的原型正是纵横捭阖于中共第三条秘密战线的“红色特工”杨延修。
杨延修,江苏人,1911年出生于泰州。1933年,深受进步思想影响的他与卢绪章等五人合资创办广大华行,为抗日活动筹措经费。随后,广大华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共地下“掩护体”和三线绝密机构。1938年杨延修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广大华行副总经理的身份长期在国统区的隐蔽战线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曾以杨延修和卢绪章为原型,讲述了他们与国民党中统、军统斗智斗勇的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此次新创的淮剧《潜行者》则另辟蹊径,以杨延修隐忍的内心世界为切入口,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英勇的潜行者形象。
《潜行者》创作阵容堪称“豪华”,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创作剧本,国家一级导演李利宏执导,国家一级作曲赵震方编曲。布景和舞台则由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刘鹏倾力设计,泰州市淮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李加虎、谭步权、孙海燕等主演。
“孤独感,是打开这个人物的一把钥匙。”泰州市淮剧团团长沈小冰介绍,该剧共有四场主戏以及两个楔子和余韵。编剧根据真实历史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巧妙地编织情节,如“送药”“赌牌”“割席”“忍苦”等,将主人公杨在之经历的精神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要在敌人之间左右逢源,还要直面杀害女儿的凶手。同时遭受着恩师、妻女的误解和怨恨,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
在剧中,杨在之唱道:“十年虎穴共酣饮,哭不成,笑不能。十年魔窟步白刃,哭是假,笑不真。说我是鬼我不是鬼,道我是人也非人。心头焚却几多恨,几多酸痛和血吞。说什么,大上海、花花世界满地锦,我却觉得,空落落、孤灯一盏伴我身……”而正是这种“孤独”,使他展现出伟大的品质。
该剧的打开方式也突破以往创作路数,更悬疑,更“虐心”,也更震撼。该剧以儿子杨昆华对父亲杨在之的误解和一组神秘的数字展开剧情。通过儿子探访数字秘密和寻找父亲真相,以悬疑剧的形式,再现了与父亲相关的四段往事。大幕拉开之时,观众同样被瞒在鼓里,看着舞台上“没有人性”的“反派”杨在之,恨得牙痒痒。当真相像俄罗斯套娃般一点点露出,剧情发生了反转,人们不禁感动落泪。最感人至深的一幕发生杨在之的女儿临刑前,当女儿说出此生最大的恨就是出生在杨家,她希望成为张伯伯那样的人时,她的父亲唯一一次违反了纪律,一句“其实我和杨伯伯是一样的人”让女儿微笑着坦然赴死。
《潜行者》是泰州市淮剧团自《杨根思》之后,打造的又一部红色题材淮剧。这部剧的创排是基层院团探索精品剧目集成化创作机制的生动实践,也是挖掘和利用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一次积极尝试。
近年来,江苏的淮剧创作力旺盛,包括泰州市淮剧团打造的《大喇叭开始广播啦》等在内的不少剧目在紫金文化艺术节舞台上相继绽放,获得好评。沈小冰告诉记者,淮剧能悲能喜,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不仅可以演绎“接地气”的农村轻喜剧,也擅长于展现宏大、厚重的题材,引发观众共鸣。
《潜行者》中,为了保护党的秘密机构并确保党的经费供给,杨在之戴着面具隐藏自己的身份,也隐藏起真实的情感,在灵魂的煎熬中度过每一天。而他的人格的光辉,也穿越时空,借由舞台与当下的观众“对话”。
“女儿之死,父亲悲痛欲绝,剧中有一大段杨在之撕下伪装、回归父亲、坦露胸臆的精彩独唱,极具艺术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季国平认为,正是淮剧唱腔最擅长的大悲调的激情表达,如大江大河,倾泻而下,酣畅淋漓,将该剧的情感戏推向高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编辑: 王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