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华西坝上依然弦歌不辍,星火不灭,两个孩子建立起的纯真而美好的友谊,弥足珍贵……5月10日,根据黄蓓佳同名小说改编的原创青春剧《野蜂飞舞》在宁举行了媒体见面会,该剧艺术总监、编剧欧阳逸冰,著名作家黄蓓佳,导演廖伟等主创代表现场分享了创排历程,并宣布该剧将于5月28日正式在江苏大剧院首演,目前剧目正处于最后的打磨阶段。
小说《野蜂飞舞》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华西坝为背景,以金陵大学农学院院长黄裕华一家为中心,描写了孩子在战争中的成长。故事以橙子老人的回忆讲述来展开——抗战时期,随着金陵大学农学院流亡到成都华西坝,十来岁的女孩儿黄橙子和比她大五岁的男生沈天路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相识、相交,建立起了非常纯真美好的友谊。
“这是一部上世纪40年代的青春之歌,描写了那个年代青少年的青春、热血、理想和憧憬,我想让今天的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前辈是如何长大的。”发布会现场,黄蓓佳对于这部作品的舞台剧改编充满期待:“《野蜂飞舞》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经过改编,成功将其浓缩在一个多小时、有限的数个场景中,并最终呈现为立体的舞台剧形态,着实不易。”
青春剧《野蜂飞舞》幕后汇聚了一支中国舞台剧的“金牌力量”,编剧欧阳逸冰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的剧,这部小说唤起了我们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从文学作品到舞台艺术,编剧欧阳逸冰按照戏剧逻辑构思再度创作,五易其稿。现场,欧阳逸冰表达了自己的创作初衷:“这虽然是个小故事,但两个孩子成长故事的背后,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抗争史。立足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有责任要把20世纪40年代年轻人于枪林弹雨中成长的故事,演绎给21世纪20年代的青少年,告诉他们那个年代的中学生是怎样在战火中成长,让现在的青少年认识到这种民族责任感。”
在导演廖伟看来,《野蜂飞舞》是一部充满温情、彰显人性光辉的感人作品,“这部剧承担着责任和历史使命,表达了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希望大家可以借助此剧回望那段的烽火岁月,感受那个年代青年的时代抉择,并由此与此剧共情共感。”
青春剧《野蜂飞舞》是江苏大剧院继原创现代京剧《青衣》、原创话剧《朝天宫下》之后,又一部根据江苏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舞台剧,出品方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表示,江苏大剧院作为国有文化企业,肩负着引进及创作艺术精品的文化使命和担当,此剧便是“反复筛选、酝酿”下的结晶,“希望通过剧院和主创的不断打磨,再现《野蜂飞舞》背后的精神内涵。”
据悉,原创青春剧《野蜂飞舞》将于5月28日至30日江苏大剧院上演。
交汇点记者 王慧
编辑: 王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黄蓓佳是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