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恒山路附近一家便利店,记者拿起一支雪糕。付款时店员问:“这个19元,你确定要?”记者被问得有点糊涂。经询问得知,这支价格颇贵的雪糕此前惹过几次“小麻烦”,顾客结账时嫌贵又退了。
超市里“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这几天雪糕频上社交网络热门话题榜。一些消费者热衷打卡各种网红雪糕、文创雪糕,也有人戏言“失去雪糕自由”。高价雪糕真的越来越多了吗?雪糕成本在走高吗?值得为雪糕附加价值买单吗?记者作了广泛调查。
雪糕价格动辄两位数,“走量”仍是老口味
6月8日,记者探访南京线下销售渠道发现,十几元一根的雪糕,越来越多占据了路边小店冷柜。秦淮区莫愁路一家苏宁小店共两个冷柜,一个柜上贴出21种产品价目,4元以下有6种,另一个贴了36种产品价目,售价4元以下的仅5种。建邺区金融城7-11所售43种冰淇淋,5.5元可爱多甜筒最便宜,最贵的八喜慕斯冰淇淋单支装售价18元,过半产品价格超10元。“可爱多卖的最好,一天能卖出约40只。”店员告诉记者,可爱多口味不错又便宜,是当之无愧的“销冠”。
大超市雪糕售价也不便宜。华润苏果购物广场南湖文体路社区店,按只销售的雪糕主要是中街1946、索菲亚、钟薛高等品牌,单只售价均超8元,最高达22元。盒装雪糕一般为4支或6支装,除伊利外,其他品牌售价多超过30元,最贵的可爱多夹心冰淇淋4支装为50.5元。另外记者发现,联名款售价相对较高,如伊利“妙趣”印有米老鼠形象款每盒要20.9元,印有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每盒29.9元。
冷饮批发店则高中低档全覆盖。“零下十八度”朝天宫店门口有块促销价牌,上面伊利、随便、光明、梦龙、大布丁等产品,售价从0.6-6.8元不等,店内也有钟薛高、冰雪怪等品牌。店员告诉记者,老品牌卖得更好,老口味不会“踩雷”;价格贵的品牌用料不同、主导中高端,价格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今年54岁的王立兵从2000年开始做冷饮生意,他的胖子冷饮批发店开在福园街茶南农贸市场对面。“人流量大,附近人买得多。”王立兵说,店里最贵的是哈根达斯,一个卖28元,最便宜的是赤豆冰棒,一支八毛钱,“不同人群吃得不一样,老年人就喜欢老产品,价格相对便宜,年轻人相对喜欢吃高端一点的,我们高中低档的都会进。总体来说,低档的销量高。”和大多数冷饮批发店一样,王立兵把钟薛高、明治、索菲亚等售价较高的雪糕放在进门处两个冷藏柜里,赤豆冰棒、绿豆冰沙等较便宜的则放到店铺里面。
区域不同,热销种类也不同。在罗森金融城店,当被问及最畅销雪糕是哪一款时,店员毫不犹豫说是“哈根达斯”。一旦有较大折扣,往往会有顾客成袋买。在罗森店员看来,店的地理位置紧邻写字楼,加上折扣的适当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力并不疲软。
雪糕价格涨在哪?原料工艺创意迭代升级
高价雪糕为啥能卖出高价?记者调查发现,原料工艺、销售渠道、消费场景等都在改变。
记者盘点这两年相关广告发现,主流高价雪糕基本打着“健康”概念,宣传“0蔗糖”“纯正牛乳”“不添加一滴水” “原材料采用国外进口”等。看它们的配料表,牛乳、稀奶油等占据大头。新造型、新口味的雪糕“有颜有料”,拍照打卡后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从功能价值升级到情感体验,加上原材料好,雪糕价格难免变贵。
“现在雪糕的配料表有很大的进步,更追求健康,使用的原料更加科学,这也带动了整个产业的迭代。”有着十几年高端线下连锁冰激凌店经营经验的王雷(化名)进一步分析了雪糕的成本构成,雪糕的出厂价一般占零售价的50%-60%,中间的总经销商会在此基础上加价20%左右,然后到终端门店再加20%左右。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此外还有制造工厂环保要求提高、工厂硬件改善投入等,都在拉高一支雪糕的价格。“但在价格提升中,雪糕生产的规范化程度也在提升。”
制作工艺的确在不断迭代升级。今年3月,全球首家冰淇淋“灯塔工厂”联合利华和路雪生产基地在太仓揭幕,该工厂设置了全球首个梦龙冰淇淋柔性生产线,利用精益制造和数字化技术,在运营中可将碳排放减少83%,并减少14%的能源和水消耗。
雪糕生产出来后,销售终端也在不断变化。业内人士介绍,受疫情影响,冰淇淋线上销售快速发展,销量猛增的背后是冷链运输的支持。但冷链运输需要花费高额的电费,利润空间低的雪糕难以承担。
在价格另一端,为什么低价雪糕越来越少了?王雷坦言,“不是少了,而是没有人能做出原来那种低价的雪糕了,谁做谁亏钱。”王雷认为,中国雪糕市场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前30年大致处于基础性发展阶段,雪糕更多是满足消费者解暑降温的刚需。近几年随着文创雪糕、国潮雪糕流行,好看好玩成了关注焦点。“现在雪糕承载的‘社交属性’越来越重,可能是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独特的现象。”
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分析,雪糕的产品特征已经从原有的“季节性”走向“全年化”,一年四季都有雪糕吃。从这个消费角度来看,雪糕被赋予了品味生活、品鉴设计的市场理念。同时,市场也需要品质好、有传统、能回味的雪糕品种,因此需要各种企业生产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产品,尤其是那些能留住记忆的平价雪糕。
始于颜值忠于创意,文创雪糕不断“出圈”
国家博物馆憨态可掬的陶鹰鼎雪糕、上海博物馆霸气的大克鼎雪糕、西湖边的许仙和白素贞雪糕、南京博物院的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雪糕……这两年,文创雪糕频频登上热搜。
它们的价格都不算便宜。去年十月,记者在敦煌莫高窟游览时,排长队才以每支15元的价格,买到了以景点标志性的九层塔及敦煌月牙泉为造型的两支雪糕,另一种莫高窟造型雪糕已经售罄。打开包装开吃前,记者和大多数游客一样,手持雪糕和九层塔合影、发朋友圈一气呵成。似乎买支文创雪糕,已经成了“打卡”著名景点新标配。
得天独厚的售卖场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红利,让文创雪糕不断“出圈”。但南京艺术学院工业学院院长张明认为,文创雪糕不算是新鲜事,只是近两年集中爆发,大家感觉各景点都在扎堆卖。“它很好地利用了两个重要资源:一是依附于景区的大IP,比如很多博物馆采用的是镇馆之宝形象,这是文化资源的唯一性;二是消费场景的唯一性,只在特定的文化场景下消费。”张明说,两个唯一性使文创雪糕具备了良好的社交属性,再加上制作难度低,仅需要简单的模具即可。
“目前大多文创雪糕并没有原创的元素,仅仅是象形,只能被称为‘1.0版本’”。张明认为,在如今这个消费者喜好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创雪糕如果要获得更长久生命力,需要进一步开发“2.0版本”“3.0版本”,用创意打动人。他建议,文创雪糕可以更“中国”一些,口味、香味可以和地域特色勾连起来。譬如在南京吃到的文创雪糕,口味肯定要和西安不一样,秋天可以是桂花味的,夏天可以是百合味的……谁能做好 “2.0版本”“3.0版本”,才能真正从文创消费市场中胜出。
说起独特口味,5月13日,以醋出名的恒顺集团推出三种口味雪糕——酱油芝士味、香醋味和黄酒味。尽管售价每支达18元,但推出近一个月,市场销量、消费者接受度都不错。经手开发雪糕的江苏恒睿数据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策划经理蒋骁文介绍,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中国醋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活动,当时他们拿出酱油芝士味、香醋味两种口味共80支雪糕,现场销售一空。
据了解,恒顺雪糕由一家知名雪糕代工企业制作。酱油芝士味雪糕中添加了5%的酱油、香醋味雪糕中添加了6%的香醋、黄酒味雪糕中添加了7%的黄酒,恒顺集团提供独有原料,并对配方享有自主权。“大家很惊奇,用调味料如何做雪糕。”蒋骁文介绍,“黑暗料理”并不黑暗,据品尝过的消费者反馈,“口味一点也不怪”。
“我们想做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口味,而这个口味一定是恒顺独有的,别人无法复制的。”蒋骁文说,好奇心撬动了恒顺雪糕的最初销售,但想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还要靠品质、口感、价格等博得消费者信赖。
雪糕会越来越贵吗?市场会让其回归理性
“失去雪糕自由”、在冰柜拿雪糕“没有安全感”、 “不认识的雪糕不要拿”等今夏社交媒体赢得不少点赞转发。雪糕消费升级,是否一定要卖得贵?
“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多元化导致市场越来越细分”,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顾丽敏认为,高价雪糕是市场细分的产物,除了生产成本以外,附加了用户体验、心理满足、社群认同等溢价因素。文创雪糕除文化溢价,还具有特定售卖空间的无竞争性,高价策略符合其商业逻辑。
未来是否会出现只有高价雪糕的情况呢?受访者都认为不会。“价格这个事情完全就是一个市场行为,不神秘,也不存强制性消费。”王雷认为,雪糕卖得贵,消费者不接受,自然就买得少了,那厂家就会去琢磨,是应该降价呢,还是该做什么。“一个产品,在起初被高度关注的时候,确实有比较大的溢价,这个叫做‘稀缺红利’。但是,当大家都有的时候,它的价格一定会回归理性,回到商业的逻辑里面”,对于文创雪糕动辄数十元的高价,张明也认为只是短期效应,任何套路和噱头都抵不过产品本身给消费者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体验。
的确,虽然舆论普遍觉得冷饮太贵,数据却展示了另一种趋势。天猫、京东2021年夏季冰淇淋销售数据显示,钟薛高整体复购率为29%,一线城市复购率为36%。但在中国1600亿元的雪糕市场中,话题度颇高的钟薛高市场占有率仅为0.5%,能否影响“雪糕自由”还待商榷。
“商家可以依法自主定价,消费者也可以自主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徐悦认为,面对琳琅满目的雪糕产品,消费者大可以用脚投票,要求商家明码标价,坚定地选择价格适宜、美味解暑的雪糕产品。如果高价雪糕徒有炒作宣传,没有与价格相适应的消费体验,甚至连食品安全问题都难以保证,这样的产品也只会有价无市,很快将被市场淘汰出局。省消保委同时提示,比起“颜值”,应更加关注食品类商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健康,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别让钱包为“新鲜感”“虚荣心”买单。经营者也应着力研发安全健康、兼具“颜值”“口感”的产品,逐利的同时合理定价,避免让高价雪糕成为“一锤子买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 王静 刘霞 徐亦丹 许海燕 杨昉 陈月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 严红兰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失去雪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