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南京观察(第182期)
【要闻】
精彩试读>>>
春光里,他们蜂拥南京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挤死在南京南。”原本短视频平台上用来调侃高铁南京南站的一句话,如今却可以形容南京城内哪哪儿都排队的景象。地铁里、景区内、大街上、商场中,初春的南京自天气转暖后,如变戏法般冒出人山人海,大排长队成为常态。
3月18日,南京地铁线网客运量达到352.7万人次,创下今年春节后单日客流量新高,同时连续5个周末突破300万大关。这不禁令人疑惑,南京城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人?
让外地人心生向往,让本地人与有荣焉,南京走红,引人注目。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藏着许多值得被听到的声音。
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
【聚焦】
150万条底层数据,如何化为居民获得感——泰山街道基层治理观察(中)
“欢迎回家!”居民“刷脸”进入小区,人脸识别系统语音播报一来,值岗的邓克勇习惯跟过往的居民点头微笑。邓克勇是泰山街道弘阳爱上城六区保安,小区人脸识别系统用的是区块链技术,老邓一直没搞懂“这是个啥技术”。但他感受到,“工作中少了口舌之争,真好!”没有“链”上身份认证的人(非小区人员)不能轻易进门。
用“高科技”解决治理中的难题,提高效能,这是近几年泰山街道花大力气在做的一件事。650平方米的泰山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有50平方米大的指挥大屏,但这里最宝贵的是150万条底层数据,这些数据覆盖了街道53平方公里范围,涵盖各社区、各条线的全部业务。
融合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通过智慧小程序、智慧小区、智慧服务大厅终端运用,泰山街道坚持用“智慧+”对准现实问题,在数字时代打开基层治理的新天地。
【纵深】
今年2月浦口区共实现旅游人次133.55万——融合破圈,律动浦口春意浓
老山脚下,万人齐跑。昨日,2023南京浦口马拉松暨全国女子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在兰溪公园鸣枪开赛。全副武装的跑者们环山绕水,全力冲刺PB(个人最好成绩)。
从不老村到四方当代艺术湖区,从佛手湖郊野公园到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一条42.195公里长的“最美赛道”,就是浦口区文旅事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2022年,全区旅游人次同比增长58.34%,累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8%,首次跻身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撞线之后,人们和浦口的“春之约”并未结束。手持春季旅游护照,就能依次打卡珍珠泉、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水墨大埝、永宁张圩,收集景区纪念章。文旅体深度融合,与此次马拉松的主题一脉相承:返“浦”归真、跑进山水。
融合带来联动,进而实现“破圈”。浦口区正以做强文旅体品牌为着力点,加快文旅体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新浦口绽放新魅力。
【关注】
高淳1—2月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6%——全员奋进,奏响发展“春之歌”
“今年开年两个月来,企业生产非常顺畅,产值同比增长超300%,已达到1.1亿元。”连日来,记者在高淳区走访企业看到,南京中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开足马力抓生产,抢市场。该公司市场部经理孙西西说,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给了企业充足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拼经济,谋发展,高淳遍响奋进的“春之歌”。1—2月,全区29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07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工业投资6.79亿元,同比增长28.8%。高淳区工信局统计数据预计,今年一季度,全区主要工业指标会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编辑: 管鹏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