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大健康产业是包括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在内的综合性大产业,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泰州市近日举行“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健康产业建设”专场,围绕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大健康产业地标”的决策部署取得的成效,以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相关工作目标和举措介绍相关情况。
据了解,近年来,泰州依托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和一批全国医药制造百强企业,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药、医、养、食、游”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泰州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泰州坚持统筹谋划,成立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领导小组,持续深化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谋划。印发《关于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强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泰州市“健康名城”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大健康发展列入各市(区)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工作支撑体系。
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泰州始终坚持中国医药城就是泰州,泰州就是中国医药城的发展理念,把中国医药城作为城市名片去打造。成立中国医药城发展委员会,放大部省共建机制效应,出台24条政策意见,推进医药高新区与高港区融合发展。按照“垂直整合、链式发展”的思路,横向上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引领作用,纵向上以扬子江药业等头部企业为核心,建强产业链,实现联动发展。截止去年底,落户各类医药企业1200多家,全球知名跨国企业14家。建成泰州市核酸检测基地,医博会已成为高品质高层次健康产业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越来越多成果通过中国医药城迈向全国、走向世界。
泰州坚持健康制造高质量发展,编制大健康产业热力图,组建规模5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投资母基金。深入实施大院大所及人才集聚工程,创建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先后推出创业券、创新券、购房券,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系列保障。累计资助高端人才项目308个,引进4300多名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2021年泰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完成产值806.9亿元,规模位于全国前列,年销售超10亿元医药大品种达18个。泰州疫苗产业中心获批省级疫苗产业创新中心,医药高新区特医食品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坚持健康服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药、医、养、食、游”跨界融合发展,在巩固“药”的优势同时,积极向医疗服务和养生、旅游两头延伸。通过“药+诊”做特医,推进“医+养”做大养,推进“生态+健康”做精游。近年来,泰州成功获批苏中地区唯一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国家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泰州等地建设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区”,重任在肩,泰州全力推进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突出集聚、示范,把泰州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建成“三个示范区”。一是全域化布局的示范区,统筹各市(区)大健康产业资源,形成以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为核心,沿江健康制造板块和里下河生态康养产业基地为“两翼”,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为“支点”的大健康产业体系。二是全产业协同的示范区,坚持以医药产业为引领,探索医药制造与医疗、养老、旅游等健康服务前延后伸、跨界融合,做特做强精准医疗、康养旅游、体育健身、营养(特医食品)等相关产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健康产业集群。三是全生命周期覆盖的示范区,着眼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构建“大健康生态圈”。
围绕三个示范区,泰州提出“四个定位”,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引领全国大健康产业改革发展的先行区,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样板城市。
据介绍,下一步,泰州将从壮大健康制造能级,培育特色集群;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塑造区域品牌;集聚创新改革要素,打造磁场效应;深化改革开放,强化要素保障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到2025年力争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城乡协同、特色鲜明的大健康产业体系,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佳乐
编辑: 董鑫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大健康产业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