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打针、发药、输液、做心肺复苏、抢救垂危生命……是他们日常工作的缩影,白班夜班三班倒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病房内,他们是给病患送去温暖和关怀的“提灯女神”。疫情来临时,他们又是冲锋陷阵、直面生死的无畏战士。他们的名字叫“护士”。三年抗疫成绩显著,“军功章”也有他们一半。在第112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我们采写了几位优秀护士代表,聆听她们的感人故事。
平凡的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
日常护理工作很难有机会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多数人却以实际行动在护理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刚刚新鲜出炉的“江苏省优秀临床一线护士”名单中,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孙芹榜上有名。
从医十年,她始终牢记身为一名护理人员的使命和担当,兢兢业业,锤炼技能。在2019年“9·28”宜兴特大交通事故中,她作为骨干支援宜兴市人民医院,并出色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任务。当需要紧急驰援武汉的消息传来后,她又不顾自己肺炎刚刚痊愈,毅然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并于大年初一当天作为江苏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踏上了前往武汉的专列。
当天,辗转40多个小时后,孙芹与同伴们深夜到达武汉,对口支援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7病区。孙芹第一次进入病区熟悉环境时,细心严谨的她就意识到,病房在感染控制及工作流程方面有许多隐患和不足,没有新冠相关感控制度,没有消杀流程,区域布局不合理,这些都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下班后的她手绘了一份病区平面图向院感科求助,同时向所在医疗队汇报情况,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终完善了病区“三区两通道”的设置,避免交叉感染再次发生,为医护人员“零感染”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异常繁忙且物资紧张时,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节省防护服,她丝毫不顾及自己肺炎刚刚痊愈,上班前两个小时就不吃不喝,并穿上尿不湿以防万一。瘦弱的她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双层口罩和三层手套在病区里一走就是两万步。病人呼叫铃一响,她就一路小跑到病人身边,加药、穿刺、上心电监护、高流量氧疗、换补液、做治疗……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孙芹还不忘尽己所能给患者带来心灵上的关怀。一对武汉老夫妻同时感染病毒后入院,子女都被隔离,情绪比较低落。孙芹每次都会在忙完工作后去看看他们,和他们聊聊天,安抚鼓励他们,为他们带去生活必需品。在了解到老先生因为病情重,卧床不方便吃饭又不愿意麻烦别人时,她每天主动抽出时间去给老先生喂饭,鼓励他积极配合治疗,老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所在的病区老年患者多,许多人听不懂普通话,她耐心与他们交流,甚至用上手势等肢体语言,为他们增加康复信心,让他们感受隔离病房不隔离爱。
从天寒地冻,到春暖花开,53天她没有休息过一天。繁忙的工作,疫情的直面冲击,无论是常规输液治疗、高流量吸氧、雾化吸入,还是动静脉穿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等,她都冲锋陷阵,没有犹豫和迟疑,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默默守护、忠实担当,始终在战“疫”最前线。
ICU里的生命“守护神”
重症医学科,是生命的希望之地。如果说每一次抢救都是一场生命之战,重症护理人,就是重症患者的守护神,更是坚守在患者生命“悬崖”上的舞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李晓青就是一位ICU里的“舞者”。
“老爷子昨晚睡得香不香?今天看起来气色不错!”“您表现挺棒的,好好配合治疗,早日出院回家与亲人团聚。”昨天一大早,晓青就出现在ICU病房里,挨个巡查患者。这里住着的都是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的危重病人,虽然他们多数人身上插着管子、戴着呼吸机,但护士长的问候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安慰,有的病人一个轻微的点头、抬抬手,就算是回答了护士长的问候。这是李晓青的日常工作之一。
ICU里仪器设备多,且入住的都是病种复杂的危重、疑难病人,这都要求护理人员必须24小时守在病人身边,运用敏锐的观察力、极强的应急处理能力来应对瞬息万变的病情。“面对这一情况,我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不断组织护理查房、专题培训、情景模拟、案例演练,学会了观察病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我17岁参加工作,一进院就被分到重症医学科。24年来,我经受了考验与挑战,也收获了成长和感动,从青涩的不知所措,走向沉稳的独当一面。”李晓青告诉记者,普通科室收治病种专科性强,相对单一。而我们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病人,除传染病之外,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科室的病种。所以,要求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都非常高,在体力、体能方面也有严格要求。
“这里的病人,可以说每天都在鬼门关前徘徊,我们竭尽全力抢救他们,与此同时,他们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念比黄金还要重要。”李晓青说,重症医学科病人不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同样需要重点关注。护理要从人文关怀角度消除恐惧与焦虑,给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此,大家在提供专业护理的同时,护士时刻传递给病人一种坚强活下去的信念:“我要活着,要努力活着,要好好活着!”。她说做一名“有温度的重症护理人”也早已融入护理日常。
在病人心中,她是驱散黑暗的一束光
“提灯女神”的灯光,驱散的不止是受伤战士心中的寒冷,还有穿越时空的温暖,并在每一名护士心中都汇聚成一束光芒。昨天,连云港市灌云县表彰了一批优秀护士,灌云县四队镇中心卫生院护士赵庆娟是其中的一位,她刚刚获灌云县2022年度“最美护士”荣誉称号。
20年前,她从卫校护理专业毕业后,走上基层护理工作岗位,憧憬成为一名优秀的白衣天使。可现实医院的护理工作紧张而忙碌、常规又琐碎,病人多,病情复杂变化快,而且家属容易情绪激动,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她来说都是挑战。然而,20年来她用真诚和耐心、奉献与专业赢得了无数患者的称赞。
“记得几年前一天晚上,我正值120晚班,突然接到求助电话,当时室外正下着倾盆大雨,电闪雷鸣。而病人是一位仅几个月的婴儿,急需转院至上级医院救治。”赵庆娟和同伴们紧急出发,在崎岖、泥泞小路上颠簸近一个多小时,才将患儿送至市级医院,为孩子赢取了抢救成功的机会!“谢谢您救了我的孩子!谢谢……”家属说着感激的语言跪在她面前时,她顿时忘记了自己淋湿的衣服和对黑夜中闪电的恐惧。
四队镇中心卫生院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医护人员较少,但却承担着整个乡镇及周边几万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赵庆娟和她的护士团队一起,不怕苦、不怕累,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发挥着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细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照料着病人。
近三年来,新冠疫情反反复复,赵庆娟始终冲在第一线,在完成本地抗疫任务后。她毅然放下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婆,背上行囊,先后支援苏州、无锡、上海等地,一次次踏上征程,一次次胜利归来,为兄弟省市抗疫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个又一个夜班中,赵庆娟没有放弃学习,自学考取了主管护师证,成为了一名年轻人口中的“老护士”,“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就永远不会老。”如今,她仍然天天带领着护士小姐妹穿梭在病房中,坚守在临床一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仲崇山
编辑: 蒋明睿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女神们护士节快乐!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