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8月25日,长达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终于结束,正式出伏。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桂荣告诉记者,预计未来十天高空槽活跃,全省多降水过程。冷空气活跃,副高减弱南落;沿江苏南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其他地区较常年偏低1-3℃。
出伏后,暑气渐散,天气渐渐凉爽。刚过去的“三伏天”却火力全开,异常高温刷新纪录成为了“家常便饭”。为什么今年江苏这么热?
江苏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项瑛告诉记者,全省40℃以上高温站日数累计101个,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宜兴40℃以上高温日数多达10天。7月以来,江苏省气象台及各市县共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49次。
“4月初的汛期预测中,我们提到夏季会出现阶段性高温晴热天气,但并未觉察会出现如此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项瑛说,典型拉尼娜特征“联手”西风带暖脊、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三大火炉”带来了持续高温。
“西风带暖脊于6月中旬抵达我国,带来6月中下旬的第一波极端干热,我省淮北和江淮地区出现了第一波区域性高温。”项瑛说,随后下沉气流集中在西北太平洋、我国南方和青藏高原,不利于季风、水汽上升凝结和台风发展,加上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联手”打通北半球,造成长三角高温和之后的东南沿海高温。此外,8月南亚高压达到最强,对副热带高压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两大高压联合造成长江流域2022年的高温在强度、区域和连续时间上远远超出以往年份,成为完整气象观测史上的第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气温也越来越高。据国外媒体报道,格陵兰岛温度接近60华氏度(约15.5℃),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当地科学家已可穿短袖短裤。
对此,有专家表示北极部分地区气温确实可达到15.5℃以上,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可能只是部分地区某一天气温的峰值。但不乏有人担心,未来几十年的夏天会越来越热吗?
项瑛表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加剧了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
“在当前气候变化过程中,地球有15个关键气候临界点,是衡量地球生态气候稳定与否的关键标志。一旦这些临界点被突破,地球气候系统将陷入不可逆状态,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自然》杂志指出。然而,近日,作为临界点之一的格陵兰冰盖突然大面积融化。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天气气候波动将变得更加剧烈,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或将成为绕不开的常态。唯有人类共同行动,迅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清洁能源、增加碳汇,改变生活方式,增强气候韧性,以适应与减缓并重的方式应对气候变化,方能换来一个可期的未来。”项瑛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实习生 孙广哲
图 江苏气象
编辑: 叶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夏天气温不能再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