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明天(9月1日),江苏省中小学迎来新学期。受疫情影响,南京、扬州、宿迁等地中小学和幼儿园暂缓开学返校。今年秋季,对于孩子和学校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同于往常的开学季。
“云上”相约,老师领着逛校园
“校园里是什么样?”
“我的教室在哪里?”
“教我的老师长什么样?”
8月29日,南京市小营小学德育处卢婧老师通过直播方式带领同学们“云逛校园”。走过高大的梧桐树,了解了树洞的秘密,同学们随着卢老师来到了教学楼,一年级的老师们早已在此守候,他们跟小朋友们热情地打了招呼。在“沉浸式”云逛校园后,一年级的李钧老师、王欢老师、沈紫砚老师也分别从语、数、外学科角度,向家长和学生介绍小学的学习生活及注意事项。“家长们无需‘鸡娃’,也无需‘内卷’,只要家长们身体力行,带动着孩子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每天进步一点点,既可以收获成长,也可以体验快乐。”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沈紫砚老师这样提醒道。“看了老师的介绍,我迫不及待想开学了!”小营小学一年级“小萌新”这样说。
“打开有惊喜哦,生活处处有美好!”“秋天来了,我在校园等着你。”“叮——新学期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虽然开学不能如期而至,南京市江北新区高新实小的老师们特意绘制了一张张特别的心意卡片,提前与同学们相遇。这些小惊喜藏在了新学期的领书环节中,每位家长在领书时随意抽取一张“专属心意卡”。
“这张卡片上落款的我,将成为你未来一整年的专属守护老师。在这一学年里,你可以随时向我分享快乐、诉说烦恼,我会用心倾听、真诚陪伴,关心你、帮助你。与此同时,我也很期待你能成为我的守护小天使哦,用你温暖的行动和优秀的表现,让我感受到来自你的珍贵而特别的爱。”学校还给小朋友们写了一封信,一下子拉近“萌新”们与学校的距离,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校园生活也充满了期待。
录取通知书、校徽、拼图、绘本……8月31日下午,南京市琅琊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父母们除了拿到新书本之外,还拿到了这份开学“大礼包”。“新生对校园不了解,我们就设计了校园景色的拼图和印有学校标志性景点的校徽,让孩子们能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认识校园。”琅小一年级部主任赵薇说,开学前学校精心重新编辑了新生入学手册和《亲亲琅小园》绘本,用图画的形式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学校课程做了生动的介绍,让“云”开学的新生也能快速融入校园。
消毒洗手戴口罩,防疫不留一个死角
日前,南京明确各学校9月1日暂缓开学返校。不过,学校的防疫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入校晨检、课间活动、午间用餐……8月30日,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举行“学校疫情防控”开学一日流程模拟演练。
校门口,10 名教师分成2组在2个测温点排队进行晨检,2 名保安负责维持秩序,确保入校人员佩戴口罩,一米线有序排队。2名晨检教师以及护导教师检查“一卡一码一表格”,无表格者不得入校;同时,2名测温教师进行测温,体温正常方可入校。
在一(2)班教室里,上课过程中,由顾子睿老师扮演的学生突然发生呕吐,班主任立即拿出防疫物资箱,用消毒纸巾对呕吐物进行掩盖,同时电话相关负责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前来,带学生去隔离室,并提供书籍、热水。午餐期间,值班教师需先组织学生餐前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学生分组打饭打汤,间隔 1 米有序排队。用餐期间不交流,安静文明进餐。用餐结束分组有序归还餐盒,洗手消毒。
长小校务委员徐妍告诉记者:“这次的演习包含了学生在学校一天的日常生活学习。我们最近已经召开了线上家长会,告诉家长,如果出现突发的状况如何处理,争取家长的配合,及时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学校还特别对老师进行培训,包括今年新入职的老师、班主任老师,针对防疫主题召开云上培训会。”
苏州市中小学、幼儿园9月1日正常开学。8月28日,苏州金阊实验小学举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活动。据该校副校长张丽介绍:“当日的演练主要模拟了每日晨检、用餐与午间测温、课间排队洗手、应急处理、每日离校、教室消杀工作等不同场景下的防疫工作情况。”
“为更好地进行疫情防控,我们在午餐时由教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按序给学生分发午餐。学生午餐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酒精湿巾进行消毒,并由值班教师统一测量体温并上报。”苏州金阊实验小学总务处负责老师竺莹操坦言,“课间是相对难控制的阶段,为保证学生课间安全有序,我们组织演练了如何保持安全距离排队出入洗手间和排队洗手。根据疫情防疫要求,正式开学以后,学校将实行分批错峰放学,学生有序排队离校,家长在校外指定区域等候。未能及时接走的学生在临时等候区等候。”
从8月28日起,南京建邺区计划利用3天时间,对全区共计110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校园消毒。每个消毒组由建邺区疾控中心指导员、现场负责人员及4-6名消毒队员组成,按规范要求配制药剂,穿着防护服,有序地对校园进行全方位消毒,确保不留死角。
接种疫苗,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同学
8月21日起,南京秦淮区启动12—17岁学生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学生们回到各自学校接种点,分时段分批次现场接种。其他各区也陆续开始接种工作。据初步统计,南京市12-17岁学生总数大约为38万人。
在中华中学初中部接种点,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名学生在一名家长的陪同下从学校南门进入校园,跟着校内设置的路标指示,家长学生随后到达指定班级等待。为了保障能有一米的安全距离,每个班内学生和家长的总人数控制在20多人。等待期间,家长、学生扫码登记信息,每10人一组排队进入大阶梯教室,现场确认登记信息之后,学生拿着打印的接种单接种疫苗。完成后,再到食堂留观30分钟。“身为高中生,接种疫苗是一份责任担当,也是为新学期回到校园做好准备。好久没回到校园,今天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很开心呢!”秦淮科技高中高二学生张婷(化名)说。
9月1日开始,南京、扬州各中小学开启“网课模式”。“网课主体课程跟随南京鼓楼区整体安排,此外学校利用‘微校家’资源平台、微信公众号上线诸多微课、名师精品课、朗读课,供学生自主选择。”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副校长张冬梅介绍,课程搬上“云端”,但劳动教育、体育教育、综合实践一个都没落下。琅小暑期实践活动 “阅读南京·亲近我的城”被纳入新学期课堂,让学生线上交流对家乡的体悟;体育老师原创设计的运动视频,为学生的运动增添趣味;每周一个劳动本领,让学生们变成“生活家”……学校提供多种特色课程,并以“小主人学习生活”为契机,让孩子们用“小主人”意识自主做好居家学习和生活的安排。琅小还设置“音阅时间”模块,每天晚上19点-20点让师生自由电话沟通,做个性化的辅导。
“今天我们预习一下‘简单的机械运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月29日上午9:00,扬州市文津中学初三(一)班学生朱旭准时坐在了电脑前,开启“在线学习”。朱旭说,正式的线上授课将于9月1日开始,此次是正式上课前的一次“演习”。在扬州市教育局推出的“扬州智慧学堂”标配模式下,各校还针对中高考学子推出校本化网课平台“加餐”。白天集体备课,夜晚录课……这是扬州市文津中学初三备课组组长朱燕近半个月来的生活日常。网课开始后,她每天都要在班级群里推送两节课,其中包括30分钟新知识和10分钟作业讲评课。朱老师表示,“云课堂”教学节奏要慢一些,内容浅一些,语言更通俗一些。
原来的班级,熟悉的老师!在听完老师的试课后,该校初三学生朱旭自我消化,如果不懂就回放一遍,还不行的话他便借助电话、qq等互动方式向老师求解。除文化课外,初三学生的课表中也预留了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放松”时间。
考虑到家长和孩子们关于线上学习的种种困惑,8月28日-29日,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各班级任课教师在线上与孩子和家长们进行了新学期的初次见面。从居家防疫和学生心理,到家务劳动和亲子阅读,半个小时的见面会让家长和孩子们收获满满。大宝在拉小四年级就读,今年二宝也升入拉小一年级,妈妈白荻在听完线上见面会后颇有感慨。“疫情防控阶段,我们很多家长其实心里都没底,不知道线上学习应该怎么安排,学校的这次‘云见面’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白荻说,对一年级家长而言,学会如何科学引导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关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郑焱 葛灵丹 蒋明睿 谢诗涵
编辑: 王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