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当自习室搬入“云端”,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空条件约束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用户加入。24小时直播自习、视频会议多人陪伴式自习、虚拟人物形象自习……近年来,在线自习室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它到底是不是互相监督、共同学习的“纯净乐园”?在线自习室“野蛮生长”的背后存在哪些隐藏的“雷区”?记者进行了多方探访。
凌晨三点,还有人在线直播刷题
凌晨三点,腾讯会议的一个在线自习室里,数十个人还在挑灯夜战,奋笔疾书。
“在线自习,主打的就是一个监督,和陪伴。”杨欢是一名大二学生,她告诉记者,平时去图书馆自习经常抢不到位置,在宿舍自习又自律性太差,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于是她加入了一个线上自习小组,小组内有120多个人,每天都需要在群内完成学习打卡,不打卡的人会被管理员“清退”,“基本上全天都有人在自习,也有人会在群内发不会的题目希望得到帮助。”
在各大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不乏各类线上自习室的宣传广告。记者以希望自习为由向一家线上自习室经营者咨询入群事宜,得知需要根据不同套餐标准支付相应费用入群,入群后可以线上进行直播学习,且有专人进行监督。记者支付了20元加入“一周学习套餐”群聊,在云自习室,有30多人正在开视频自习。按照要求,视频需要露出桌面和双手,如果长时间离开视频视野,管理员会发出提醒。
考研、考公、中学升学、考教师编、考从业资格证……从小升初的小学生到不惑之年考研的中年人,一头扎进云自习室,只为获取更好的自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今年33岁的张先生便是云自习室的“忠实粉丝”,白天忙于工作,晚上下班后,便回家打开电脑开始紧张的自习考公,“后年就到35岁了,努力在这之前跨进目标岗位大门。”
“一个人缺乏自习氛围,但当许多人在一起自习打卡时,就会变得更自觉。”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在线自习室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自习者之间自发形成的竞争氛围。在“自习室竞争”中,相似条件的人会无形中引发同侪压力,个体学习动力会自觉增强。
“今天写了一张英语试卷和一张语文试卷,背诵了50个成语,复习了五个单元英文单词,还背诵了新的政治课知识点。”今年读高三的江苏学生小王每天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就会在群内打卡记录,像他这样每天打卡的人很多,在一些社交平台还有专门的学习打卡“圈子”,并细分到各个考试群体领域,“每天打卡成功的那一瞬间,会觉得一天的学习是一件非常令人满足的事情,学习也要有仪式感。”
把自习场景以直播形式公开,成为部分视频博主的选择。记者随机选择一家社交平台搜索自习直播,发现有17个直播间正在进行自习直播。部分博主通过直播间或加入连麦直播的方式,向观众展示自习的全过程,也有部分博主在直播中只设置背景画面和白噪音,营造“沉浸式自习”环境。在评论区也一直有观看者在线互动,“到点背书啦”“健个身回来继续学”“离考试又近了一天,加油!”
“在直播间,互不相识的人互相打气陪伴,更贴近线下自习室的多人学习氛围,个人行为和习惯会被更有效地规范。”自习直播间博主小蛮说。
变身“虚拟人”在线自习,在线自习室花样频出
除了真人自习直播,以虚拟人形象加入云自习室,成了许多新型自习APP的卖点。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较为流行的数十款在线自习APP,已不再是简单的纯自习工具,部分APP还兼具了社交、娱乐等功能。
“学习+打卡”的轻自习模式,是自习APP的首要功能。记者发现,这类APP需要设置一个虚拟人的形象,随后进入系统设置的模拟“小学初中部”“高中部”“大学部”“在职部”等专属自习室。在自习室中,还可以模拟现实教师环境和座位,用户自由选择空位“入座”,进入全真模拟自习。
一些受访者表示,在虚拟空间自习,能借助锁屏、计时学习、记录打卡等方式,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和自律性。小雨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最近,她在放学后,就会用平板打开虚拟自习室进入一间虚拟教室,然后安心做作业,“以前写作业的时候就想着玩游戏,现在打开自习APP,切换到主屏幕就会有提醒,而且在虚拟自习室也有一种‘游戏’的感觉。”
“自从高中毕业以后,我就再也找不到大家在一个教室里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感觉了。”今年大三的小宋正在复习备考英语六级,她认为,虚拟世界的“在场”能弥补现实世界不在自习室的缺憾,能弥补现实世界不在自习室的缺憾,当座位上有人学习时就会出现一个动漫小人形象,虽然虚拟人物符号特征是同质化的,但可以根据个人信息联想到背后真实存在的自习者,使得学习者的具体形象透过抽象符号在个体脑海中“可见”。
“有人约早上五点起床自习吗,不然一个人起不来”“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在线求一名学习搭子”“保佑一模化学上80分”……在某在线自习APP学习圈,记者看到不少学生在表达学习的各种情绪,有人分享每天的学习计划,有人分享复习中的困惑,有人分享学习之余的生活治愈细节,这里成为用户共同的情绪舒缓、资源共享、监督合作的圈子。
自习APP,功能不止于自习。目前,部分在线自习APP推出了虚拟市集、虚拟形象设计、学习圈、经营游戏等功能,集学习、社交、娱乐的虚拟线上服务于一体,拓展应用场景。
自习室变交友骚扰平台?该管管了
当在线自习室的用户群体越来越庞大,是否能放任其“野蛮生长”?
部分用户认为,自习最需要的是环境和专注,部分线上自习室眼花缭乱的功能反而把这两种要素弱化了。小宋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经常使用的一款在线自习室APP内含有个人虚拟形象装扮和模拟餐厅经营游戏,除了自习,女儿还会花费较多时间在内置小游戏上。
“在游戏里,‘专注时间’可以兑换游戏虚拟币,也可以花钱充值购买,女儿经常让我帮她充值买‘衣服’。”王女士对此非常无奈,在该自习室APP中,有五十余套“装扮”,直接购买的话,一套价格在二十元左右,目前女儿已经买了数十套,“如果孩子在自习室APP上沉迷玩游戏,那还不如不用这个APP。”
自习室APP变成社交APP?在与部分受访者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经常会遇到“被搭讪”的情况。大多在线自习室APP具有“传纸条”等私信功能,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就会利用私信传播骚扰信息。小宋告诉记者,经常会收到陌生人发来的消息,“有时会遇到不怀好意的人发来聊天交友的骚扰信息,我一般会果断拉黑。”
自习直播是否是一种“表演”?部分网友认为,倘若主播的重心在直播而非自习,那所谓的“寻求监督”也会变成作秀,违背了主播最初开设云自习室的初衷,也会让参与者对云自习室产生质疑。曾有某自习直播up主晒出自己的考研成绩单,英语科目只考了不到30分,遭到了粉丝的质疑。每日学习十几小时的主播在考试中失败,有人在评论区质疑:如果真的想学,至少把打赏关了。
对此,有网友认为,自我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自律的习惯养成过程,而并不能将监督或者陪伴作为一种学习的前提条件,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未来,在线自习室如何更好拥抱新技术的同时,给用户带来更安全良好的体验?一家在线自习室产品开发师张阳认为,可基于“虚拟自习室”平台进行多重核心功能设计,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分设不同角色的入口。例如家长端可设置主账号模式与亲子账号关联,灵活设置学习监督模式;教师端可了解学生自习状态,监督学生学习进展,还可以提供“一键专注”和“计时模式”的效率提升工具,打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记者从几家在线自习室APP运营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已开通亲子守护绑定模式和青少年模式。例如一家在线自习室APP的青少年模式中,每日夜间无法登陆使用,且系统自动开启时间锁保护,单日累计使用时长默认不得超过40分钟,如果单日使用时长超过40分钟,需要输入密码才可以继续使用,密码由监护人设置并掌握,使监护人可以有效引导未成年人使用在线自习室。另外,在青少年模式开启状态下,无法进行打赏、充值等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未成年人使用安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编辑: 蒋明睿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凌晨三点还有人在线直播刷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