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至,便是开启深秋的节令。露水盈盈,寒气渐重,随着最后一批鸿雁南飞,凉爽逐渐走向寒冷,也意味着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一片忙碌景象。
一路成长,一路收获。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即将迎来30周年。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了“创新之城、非凡园区”的澎湃活力。
近日,江苏省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在2023新加坡—江苏开放创新合作交流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从“世界版图看江苏、中国版图看江苏、江苏版图看江苏”三个维度介绍了江苏的自然人文地理和最新发展情况:“我们正按照习近平主席的指引,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从一组数据和几个“第一”可见新苏合作有多紧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注意到,根据《新华日报》报道,新加坡已成为江苏第一大外资来源国,累计在江苏设立企业超过4000家,实际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江苏到新加坡设立的企业(机构)达到440多家,协议投资额超过50亿美元。去年,新苏实现进出口贸易172亿美元,占到中新双边贸易总额的1/6。
中国与外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园区,就是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中国开发区建设的标杆,正在奋力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江苏是中国第一个与新加坡建立省级全面合作机制的省份,新加坡—江苏合作理事会已连续举行十七次会议,逐步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
中新第一个城市级合作平台,就是新加坡—南京重点项目合作委员会,已推动175个项目落地和建设,南京生态科技岛正在绘就“生态科技城、低碳智慧岛”的美好图景。
……
访新期间,江苏代表团一行与新加坡工商界、科技界广泛深入交流。信长星从五个维度推介了江苏发展环境——完善的产业配套、丰沛的人才资源、便捷的交通物流、充足的绿电保障、高效的政府服务。双方达成52个合作项目,涵盖产业合作、贸易投资、科技文旅等领域。
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共享机遇共创未来。信长星发出热情邀请:“期待更多新加坡朋友选择江苏、投资江苏,共享完善的产业配套、丰沛的人力资源、便捷的交通物流、充足的绿电保障、高效的政府服务,聚焦‘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三个关键词深化交流合作,在下一个30年携手再创一个又一个新奇迹,让新苏合作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南京是中国现代医药发展的科教重镇,20余所重点高校在宁开展生物医药研究教学,每年毕业的生物医药专业本科以上人才超2万人。
本周,第二届全球药学院校发展论坛在南京开幕。论坛以“面向未来的药学发展”为主题,来自14个国家的41所高水平药学院校代表围绕学科交叉融合与药学人才培养、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等深入交流,并发布《全球药学教育发展南京共识》。南京市市长陈之常表示,南京将充分发挥科教人才领先优势,加快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高质量校地融合,完善高水平人才支撑,不断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
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鲜明特色。10月13日,新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昆山走访调研企业时表示,要结合开展主题教育,面对面了解发展情况、倾听企业心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稳预期、增信心、强活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更大力度抓经济、促发展,用心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全力支持企业坚定信心、扎根苏州、深耕布局,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强经济分析研判,高度关注重点企业产能利用率,围绕企业所需,及时精准提供支持帮助,积极开辟新领域新市场,更好助力企业增订单、稳生产。
本周,随着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至此南通A股上市公司已达50家。近年来,南通推出拟上市挂牌企业“白名单”、上市“好通”一站式服务等创新举措,培育了一批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为南通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虽然中秋国庆假期已过,但旅游热度不减。江苏各地乘势而上,大力发展“旅游+”,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2023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在常州举行,论坛以“文旅融合拓新路 乡村振兴开新篇”为主题,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新模式,探寻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今年是新时代江苏旅游发展论坛连续举办的第六年。此次论坛在常州举行,也是对常州增创旅游优势、打响乡村旅游品牌的有力促进。常州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已创成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7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度假集群。
一场美食之“旅”、一扇交流之“窗”、一座投资之“桥”。10月12日,第六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暨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共签约项目120个,协议引资额1690.86亿元。
作为淮安重点打造的国际化、专业化展会,食博会已成为江苏省重点打造的唯一食品类博览会、进博会食品产业合作唯一平台,前五届食博会累计吸引30余万人次参展参会、线上线下交易额超300亿元。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在推介淮安时表示,“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在淮安发展,将会收获贴心宜商的更好体验。近年来全市深入推进“四最”和101%优质服务营商环境建设,“企业唱主角”深入人心,“项目加速度”不断刷新,“服务找上门”成为常态。
承办一项比赛,同样也能推介一次城市。
在扬州,10月9日至15日,“国缘杯”2023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决赛举行。这是国内举办的竞技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国家队队员参赛人数众多的乒乓球赛事,来自全国23个省(市)、48支球队的5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巅峰对决。赛事组委会预计比赛期间观赛超10万人次,其中六成来自外省市,带动消费超2亿元。可以说,体育赛事与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无缝衔接”,重叠效应让小小乒乓球旋动“赛事经济”浪花。
撰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晓琳
素材来源 江苏各设区市党报及官方发布
编辑: 陈珺璐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一年好景君须记!!!
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