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长吻鮠。
粉色“团团”娇俏可爱
长吻鮠又称江团、鮰鱼,周身无鳞,因吻部较长且肥厚得名。幼鱼体色较暗,成年后全身以粉红色为主,背部稍暗灰,腹部微白色,鳍为灰黑色,上下颌都有数排锋利而细小的齿。长吻鮠一般能长到1千克至2.5千克,全长可达50厘米。
它们一般生活于江河底层,以小鱼、小虾、水生昆虫等为食,也吃少量硅藻、绿藻。冬季它们在多岩石的深水处越冬,4至6月在底质多为砂、砾石的急流中产卵。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珠江、富春江等水系皆生活着长吻鮠。
海报中的长吻鮠图片来自《南京常见水生野生动物识别手册》,该书共收录210种在南京生活分布的水生野生动物,是江苏首本以水生生物为题材的原色图鉴,收录本土水生动物原色图片512幅。
南京有个长吻鮠国家级保护区
长吻鮠野生种群曾遭破坏,好在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它们的野生种群在逐步恢复中。长吻鮠野生种群属于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吻鮠还是江苏省重点保护水生生物。
2009年,南京成立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长吻鮠和铜鱼,也兼顾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水生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区通过不断提升管护水平,以全面禁渔、禁钓、增殖放流及加强巡护等措施,保护野生长吻鮠种群。
为更好地向公众科普宣传保护区工作,让更多人了解长吻鮠等的科普知识,今年6月,南京推出全国首个长吻鮠、铜鱼吉祥物“团团、潼潼”IP卡通形象,这也是南京首套以长江鱼类为主要对象的IP卡通形象。其中,“团团”是一条可爱的长吻鮠,名字取自长吻鮠的俗名“江团”。
围绕两个可爱卡通形象,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还组织创作《长吻鮠和铜鱼》《南京长江大胜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钓鱼不去长江边》等科普和普法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长江大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保护和食用两不误
早在宋代,长吻鮠就因肉质鲜嫩、少细刺,成为长江沿线居民的经典菜肴。长吻鮠含肉率约为75.7%,含氨基酸18种,其中包括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观,具有降血脂、抑制冠心病等作用。目前,长吻鮠已有较大规模人工养殖,能满足食客需求,人们无需向野外索取。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宋代文豪苏东坡对长吻鮠赞不绝口,挥毫写下《戏作鮰鱼一绝》,“石首”就是指长吻鮠,诗句描写的是长吻鮠肉质白嫩、鱼皮肥美,兼有河豚、鲫鱼之鲜香,而无河豚之毒素和鲫鱼之刺多。
7月17日,我们一起去认识苏东坡笔下的另一种野生动物——“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采写:刘春
美编:杨晓珑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编辑: 白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