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长着獠牙、性格却很怂的人类之友——獐。
一种推测——獐就是鲁迅笔下的猹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节选自《少年闰土》,鲁迅
獐常出没在浙江绍兴上虞县附近的农田偷食农作物,雄性还有发达的獠牙,这为獐出现在西瓜地里提供可能性。
獐的感觉灵敏,行动敏捷,符合闰土所说的“这畜生很伶俐”的特征。獐身材矮小,肩高0.45至0.55米,个头较小的獐有可能“反从胯下逃走了”。
鲁迅“无端觉得(猹)状如小狗而凶猛”,从外形上看,獐的确酷似小狗,只是性情温顺而胆小,“凶猛”的描述,或只是出于鲁迅的“无端”吧。
獐喜爱怎样的生态环境?
獐以青草为食,性喜水,能游泳。独居或成对活动。性情温和,感觉灵敏。每年5月前后产仔,每胎4至7只。雌雄均无角,雄性獠牙发达。短尾,背毛短,四肢较长。冬毛粗而厚密,呈枯草黄色;夏毛稀而较短,光润而略带红棕色。
多栖息于江湖两岸,喜沿海芦草丛生或低山灌丛之处,有时亦出没于山边及耕地,在冬季常出没于开阔田野的低洼地,常至附近农田吃蔬菜、豆科作物及番叶。
现在主要分布在江苏沿海草滩区、江西鄱阳湖区、两湖地区的洞庭湖及广大水网地区、浙江宁波地区和舟山群岛。少量散布在长江以南的沿江湿地及附近山丘。
獐是“窝里横”代表?
不,这是它的生存法则
在繁殖季,雄獐会以獠牙为武器互相打斗,打斗时它们甚至会用獠牙划拉对方的脸。这都是为了夺取雌性的青睐。
当獐遇到外敌时,就是一个大写的“怂”,较为倾向于依靠隐蔽来躲开危险,未成年的獐遇到危险时,甚至能一动不动地站一个小时。
内斗厉害,外斗衰——在人类社会里绝对是个贬义评价,但这就是獐的野外生存法则。能够捕猎獐的肉食动物,例如狼、豺、豹、虎,战斗力都碾压它,獐反戈一击的杀伤力也就类似兔子急了咬人的程度,与捕猎者产生正面冲突不是什么好选择。实在躲不开了,獐会弓着背蹦跳着跑,这一点也有点像兔子。
可是面对人类,獐赖以生存的法则失效了。这种萌萌的鹿科动物虽暂时不至于灭绝,但想要它们返回原来那片广阔的故乡并不容易。獐是我国特有动物,曾是江苏常见物种,但现在不算是,希望未来它能够是。
策划统筹:王晓映 任松筠
采写:刘春
美编:杨晓珑
摄影: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供图
编辑: 白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小奶獐真可爱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