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8月,随着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首次超出移动电话用户数,我国进入“物超人”时代,而江苏早在2019年1月即实现“物超人”。“物超人”意味着移动网络从服务人和信息消费,发展到服务千行百业。让我们走近江苏的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看看“万物互联”怎么联,联出什么新气象。
交汇点讯 在工信部近期公布的“2022年移动物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入库案例”名单中,联通物联申报的“基于北斗+4G Cat.1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辆管理应用”入选。该项目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驱动公务用车管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公车管理场景中,缺乏全流程管理与数字化手段,存在公车私用、有安全事故风险、用车效率低下、费用管理不透明等痛点。对公车的数字化管理,逐渐成为各单位的刚需。
该公司应用与部件业务部交通行业产品总监裴健告诉记者,项目聚焦政企公务用车数字化管理需求,提供用车调度管理、智能故障诊断、运行监测、驾驶行为分析等功能,做到“事前预防调度-事中实时监管-事后回溯分析”,提高用车效率、应对紧急事件的车辆调度能力和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公车管理中的痛点。
“在事前预防调度方面,我们将用车申请、审批、调度等流程线上化,实时掌握当前空闲车辆资源,并通过智能传感、知识库、深度学习等手段,对车辆发动机等车辆故障开展人工智能预测性诊断,帮助司机与用车单位实时掌握车况,获得保养维修建议。”裴健说,“项目可以实时获取车辆位置、速度、驾驶行为、车辆故障等信息,方便监管方远程实时掌握车辆与司机状态,实现‘三急一超’(急加速、急减速、急转弯和超速)、违规停留、频繁变道、碰撞、分神驾驶等30余项人工智能告警。我们还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段,定期提供车辆使用状况,通过驾驶行为智能分析对司机进行画像,进行事后回溯分析。”
该项目已支撑百余个企事业单位客户,管理车辆1万余辆。通过提供“设备+平台+网络”的一体化运营服务,项目在提高公车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节约了用车成本,燃油、维修等用车费用直线下降。据统计,一家保险公司总部及各地分公司的4400余辆查勘公务车,2021年使用该项目以来,平均百公里油耗下降10%,运行时间下降15%。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睿翔 徐冠英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和受访者
编辑: 刘春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