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一种爱在粽子叶丛中生活的鸟类——东方大苇莺。
东方大苇莺叫声略似小狗
雀形目中,莺给人的感觉一般是体型小巧轻盈,通常约10厘米,但仍有少数例外——体长约19厘米的东方大苇莺,是体型最大、也是常见且知名度高的莺科鸟类之一。
除壮硕体型外,东方大苇莺的羽色与同属其他苇莺差异不大。东方大苇莺的上体呈棕褐色,具有较强壮的喙,眉纹比较清晰,呈淡黄白色,飞羽、尾羽为暗褐色,喉、胸、腹部皆为白色或乳白色。整只鸟看上去就是一只褐色深浅不均匀的大莺,没有多余的颜色,显得比较素雅。
东方大苇莺善鸣,常隐匿于苇丛中鸣唱,偶尔也会蹦到苇丛上方。鸣声虽不甚动听但音量较大,春夏之际在植被状况较好的水边不难听到它们略似小狗的叫声。冬季,它们比较安静。
粽叶是它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大苇莺是江苏常见的夏候鸟,主要栖息于稻田、沼泽、水塘等及其附近的芦苇丛、柳灌丛和湿草地中,因此得俗名苇扎子。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蜘蛛、蛞蝓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对农业、牧业有益。每年夏末,东方大苇莺就开始南迁,最终飞到东南亚越冬。
东方大苇莺的繁殖习性和其他苇莺基本相同。每年5月上旬,东方大苇莺活动于苇地。繁殖期在5月下旬到7月末,每巢产卵4至5枚。巢筑在通风良好的芦苇地,巢距水面为1.2至1.5米,苇茎、苇叶、苇穗是其主要筑巢材料。
它们是著名巢寄生案例“杜鹃与苇莺”的苦主之一
东方大苇莺的巢常被游荡在其繁殖地附近的大杜鹃寄生。被寄生的大苇莺的蛋会被先孵化的杜鹃挤掉,然后杜鹃宝宝独享养“父母”喂养。因生活环境不同,四声杜鹃更倾向于在灰喜鹊的巢里寄生。
大杜鹃在巢寄生前,会叼走一颗宿主的卵。接着杜鹃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下自己的卵,瞒天过海,以假乱真。有一项研究发现,东方大苇莺的巢有64%被大杜鹃寄生,且66%的东方大苇莺无法识别寄生卵。
采写:刘春
美编:郑诚
摄影:邹维明
编辑: 金亦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东方大苇莺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