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一起来认识石田螺。
呈长圆锥形
石田螺别名有螺蛳、石螺等。它们有贝壳中等大小,成体体高2至3厘米,壳露1至1.5厘米,壳质厚、坚固。从外形上看,石田螺通常拥有七个螺层,均匀等高排布,各个螺层基本生长同步,呈长圆锥形,壳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具有细密而明显的生长纹及螺棱。
石田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栖息于河沟、湖泊及水田等水体。它们喜底质松软、饵料丰富的水域,特别喜欢群集于有微流水之处。
“螺蛳粉”里无“螺蛳”
石田螺食性杂,不太挑食,以水生植物嫩茎叶、菌膜和有机碎屑等为食,主要于夜间活动、摄食。在南京,较为常见的有方形石田螺、铜锈石田螺等。
生活中,很多人爱吃“螺蛳粉”“炒螺蛳”,其实“螺蛳粉”和“炒螺蛳”里的“螺蛳”,不是生物学上真正的螺蛳,而是最常见、数量最多的石田螺。依照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它们是无危物种。真正的螺蛳仅分布在云南的高原湖泊,数量很少,是濒危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雌螺全年怀胎
石田螺在腹足类动物中属于较少有的雌雄异体,雄性一侧触角较粗,用于交配繁殖。人们有时吃螺肉时发现有咬起来脆脆的小螺,因为石田螺是卵胎生,受精卵至仔螺的发育都在雌螺体内进行,所以人们吃螺时会遇到尚在发育中的小螺。
以铜锈石田螺为例,雌螺全年怀胎,一年可产仔50枚,仔螺1年可发育成熟。石田螺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仔螺发育成熟后,会陆续从母体产出,随即可在水中自由生活。
采写:白雪
制图:葛逸潭
图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
编辑: 刘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石田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