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重庆的刘先生在儿童医院拍摄了一张照片:
14个宝宝中有13个都取着文雅的名字,或名“诗涵”,或称“书衔”。
据重庆市公安局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这类名字已经渐渐成了主流。
上世纪人们取名常用的“强,亮,红,燕”等字眼已经基本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则是“涵、梓、辰、诗”等优美儒雅的字。
乍一看仿佛是琼瑶言情小说里走出的男女主角。
网友都在:现在孩子的名字越来越琼瑶化了。
女诗经男楚辞,取名偏爱传统文化
从孕育一个新生命的开始,父母就踏上了长达一年的取名之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地给娃取个既有内涵又不能重名的名字。
于是人们逐渐开始从传统文化里找找灵感。比如从《诗经》《楚辞》等古典著作中找到读音和寓意都不错的字词,如此不仅重名率较低,还不会随流行文化转向而过时。
《2017新生儿名字大数据年度榜单》显示,在新生儿名字中最受欢迎的字中,“轩、涵、梓”位居前三,经典诗词中的字在新生儿名字使用中很受欢迎。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香顺先生为女儿取名的时候就参考了《庄子▪秋水》中的一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从中摘取了“非鱼”二字作为女儿的名字。
类似的名字还有很多,“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出自《诗经▪郑风》),故取名“婉兮”;“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自《楚辞▪离骚》),故取名“灵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潜《饮酒》),故取名“悠然”;“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李商隐《锦瑟》),故取名“梦蝶”......
可见现在的父母越来越热衷于传统人文与个性诗意的名字,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诗词,寄予后代美好的寓意,读起来既悦耳又风雅。
琼瑶剧、武侠小说等流行文化深入人心
个人的名字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取名方式和习惯多多少少都有着时代的印记。与80后、90后这代年轻父母成长轨迹同步的,正是港台流行文化开始进入内地的时期。琼瑶的偶像剧、新派武侠小说里那些文艺范儿十足的名字,让那个年代的年轻读者印象深刻。
如今,这一代读者大多为人父母,所以难免会将印记复制到孩子身上。
一位85后母亲在采访时透露自己年轻时是琼瑶的铁粉,几乎琼瑶的每一部小说以及翻拍的电视剧都看过。琼瑶剧中的女主角大多温柔貌美,连名字都取得柔婉动人:江雁容、白吟霜、汪紫菱、陆依萍等名字无一不充满了诗情画意。小时候的她经常嫌自己的名字平平无奇,并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给自己的子女取一个文雅且富有诗意的名字。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的每一部作品里都藏着一首绝美的诗词。打开琼瑶的取名目录,几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选排列。其作品中的“取名艺术”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这一代父母的心里,体现在子女的取名上。
文化类综艺节目影响新生儿取名
近两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异军突起,《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节目开始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不少节目更是聚焦汉字,通过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领略汉字之美,吸引人们的眼球。
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凭借强大的实力和淡定的气魄的“00后才女”武亦姝成为擂主。她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与此同时她的名字也十分吸睛。《诗经▪邶风》曰“静女其姝”,女之美好则曰姝。
越来越多的父母期望用富有诗意的名字赋予子女们文化的内涵和儒雅的气质,对比上个世纪的父母们,他们取名则更加注重后代们能够身体康健、荣华富贵。这种转变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持续提升。
编辑: 朱秀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