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
精彩的形式和优秀的内容一样重要
2016-2017年度
各部门各网络媒体铆足劲儿
努力推动新媒体创新发展
经推荐申报、初步评选、专家投票、综合评审
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
评选出江苏省新媒体运用创新奖20项成果
以下是荣获此项殊荣的20家单位,以及他们的获奖项目名称。
今天,我们和您一起回味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网络空间的情感维系——
第四个国家公祭日网上献花系列H5
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新华报业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推出“一起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献花”系列H5,主要内容由“铭记历史”“追思同胞”“祈愿和平”三个子作品构成,由主题核心——“为抗战遇难同胞献花”单页作品串联成线,三个子作品和核心单页作品间可相互跳转。
相较于其他媒介输出式的报道活动,交汇点新闻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开放优势,利用互动式线上活动的形式,给网友提供适量精准的信息和历史知识,并构建了一个共同的“仪式空间”,以创新的公祭仪式引发受众参与,唤醒人们的历史意识, 重塑集体记忆,增强国家认同感。
网上献花系列H5的创新点
1、悲壮音乐 铭记历史
H5“铭记历史”以图文交替的形式展示日军暴行的铁证。此后,再现历年公祭日现场,将用户从历史引导到现实中来,为后续作品做好铺垫。电影《珍珠港》的经典配乐《Tennessee》贯穿了第一个H5作品,悠扬平和的弦乐为受众营造出悲壮、沉静的整体氛围,将抗战历史、大屠杀历史和公祭日三个板块进行串联,增强了报道的叙事性。音乐特有的听觉功能将受众快速拉入报道的事件中,让受众从单调的画面和文字中跳脱出来,增强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体艺术感,以隐形的方式传递新闻价值。
2、原声独白 追思同胞
H5“追思同胞”插入南京档案馆提供的历史图片,展现日军暴行,用秒针的转动和“嘀嗒”声唤起对逝去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关注,并激发对逝者的追思。同时加入3位幸存者的原声,传递情感故事,传承抗战精神,传播和平思想,让逝去的亲人和同胞变得真实而有温度。
3、寄语互动 祈愿和平
H5“祈愿和平”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留言簿中精选出祈愿和平的寄语,以用户随机选取关键词的互动形式进行生成,并可被制作电子明信片式。从小切口入手选取关键词,利用互动的形式将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吸引观众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从侧面增加受众对历史的了解与认同。
网上献花系列H5的特色和效果
1、平台输出、用户吸收、加深对历史理解
在线公祭H5适应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最大化挖掘全媒体深度参与的潜力和互动功能,同时维系着全球同胞对记忆这份情感的需求。网上公祭H5便捷地实现了空间的互联互通,兼具共享性、融合性、理解性的特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的全球华人能够随时进行在线公祭,传播范围具有全球性,总阅读数超过了1000万,实现了民族的情感认同、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
2、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传播效果连续
网上献花系列H5作品在内容上层层相扣,依靠循序渐进的传播策略,引导每一位受众在情感、身份上与作品主要内容产生共鸣,由旁观者变为切实的参与者,在自发传播作品的同时亦以一种特殊的身份投入到国家公祭日活动之中。上线以来,超过381万人次参与线上献花。
国家公祭日期间推出的H5,如果只是简单的献花、敲钟或者放飞和平鸽页面,从传播角度看那样的“动作”只是“流量出口”,并不能加深受众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交汇点从“铭记历史”“追思同胞”“祈愿和平”三个层次逐步展开,分别喻示“昨天”“今天”“明天”,层次清晰、逻辑性强。作品精心提炼出针对性的史实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用画面、声音、音乐、文字共同营造出浓烈的氛围。三部曲让用户在“献花”的同时,也更多地了解历史,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编辑: 顾志铭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