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提到人物画,传统概念中往往会觉得西方人物画更为写实、逼真。可是,目前正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展出的“追影写像——明清人物肖像画展”,却以“气、韵”为标尺,改变了这一固有认知。
站在一组清代人物肖像画前,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用手比划着对记者说,“这组画尺幅很小,人像全身大概只有一支签字笔的高度,但非常写实,细节的表现力非常强。”似乎是为了说明这个“写实”和西画“写实”的区别,徐惠泉又带着记者来到太仓王氏像图册前解释说,“太仓王氏是在南朝琅琊王氏的余脉,粗看之下,这四人身穿官服似乎区别不大,但当你对这四人的身世历史有了更多了解,就会发现每个人的不同气质,都通过不同的细节表现了出来,这就是画者的高明之处。”
此次展览共展出70余幅作品,分为“士相见礼”“如花美眷”“作如是观”三部分。和传统画展多为名家相比,此次选择的展品在名家之外,人物画多有一些或无款、或生平不可考的画家之作。对此,徐惠泉解释说,“明清以前,肖像画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宫廷和上层社会。明清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从向外的观察转向自身,留影存真才成为一种时尚,肖像画更是一枝独秀。尤为难得的是,肖像画的创作不再局限于宫廷和社会精英阶层,开始在社会和民间蔓延,在江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尤为迅速。有些画者的名气或许不大,但他们的作品却在历史中留下了印记。”
技巧,是艺术创作的必需。但如果只有技巧,则很难登顶。徐惠泉说,“大道无形,忘了技巧才是真正的高级。明清人物画就是如此,看起来是具象的写实,但背后却是对这个人物心灵深处的理解,可以看出文脉的传承,气象万千。”
以书入画,是明清文人画的一大特点。为了筹备此次展览,省美术馆除了拿出自己的馆藏外,还专门去南京博物院借了一些“鲜为面世”的珍品。徐惠泉介绍说,“现代需从传统中来。今天,我们在进行人物画创作中,西洋的绘画手法如何有机融入中国水墨,经常会碰到一些困惑。这次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时代注脚,希望可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找到闪光点,找到让今人借鉴的东西。”
笔墨当随时代,如何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继承创新?徐惠泉说,现代人物画家大多受过解剖、素描、明暗、造型等基于西方绘画体系的科学训练,但未必能像明清人物画家那样准确地捕捉人物精神。如何用传统笔墨结合西化素描造型结构等手法,表现出富有时代感的人物形象,是现代画家始终探索的课题。明清人物画中的中国式写实,有助于解决中国艺术家在观照方式上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创作出真正属于中国的人物。
交汇点记者 董 晨
实习生 林惠虹
视频拍摄、制作:林惠虹
编辑: 王慧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