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今日交汇点首页图——徐州伏羊节,300位环卫工人喝羊肉汤
(今日执行编辑: 杨玉梅 025-58680803 金琎 025-58680856 今日视频编辑:胡楠 025-58680860)
今日看点:
1.盐城:70载寻觅让120多位烈士“回家”(丁信枫)
2.徐州:300位环卫工人喝羊肉汤(孙井贤)
3“南京笑脸”展出千个幸福笑脸 (宋宁)
4.海安:农家宴厨艺大比拼(徐劲柏 向中林)
5.【视频】把准民生脉动 打造幸福家园(肖勇 范俊彦 王成)
6.入伏首日 高温下的坚守
||见习记者 陈俨 通讯员 许林玲 20:23发自南京:入伏治“冬病”
7月17日,南京市,市民在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拔火罐。
当日是入伏第一天,市民纷纷来到医院接受传统“冬病夏治”疗法。
||记者 万程鹏 20:15发自南京:北京东路换新颜 林荫大道尽显“民国风”
7月17日,南京市,空中俯瞰综合整治后的北京东路,林荫大道尽显“民国风”。
北京东路道路综合整治是“10+9”专项行动计划的龙头项目,也是20年来北京东路首次大规模、综合性的整治,仅用57天就高标准完成了路面整治、立面整治、景观绿化等任务,创造了南京市道路综合整治的“北京东路速度”。图为位于北京东路的和平公园也以新面貌向市民开放。
||特约摄影 还月亮 19:24发自无锡:首届好桃品鉴活动
7月17日,首届无锡好桃品鉴活动在无锡举行,由江苏省农科院专家领衔组成的专家评审团以及由无锡各地区种桃大户代表组成的大众评审团,对无锡30多户桃农选送的水蜜桃进行品鉴评选。
据了解,品鉴活动主要对水蜜桃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考量,感官指标主要涵盖果形、色泽、果面等外观特征,兼顾口味、肉质、汁液等特点;理化指标主要包括平均单果重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两项内容。图为评委对水蜜桃进行甜度测评。
||记者 吴俊 19:13发自南京:燃油助力车申报淘汰进入高峰期
7月17日,南京市,警辅正在对申报淘汰手续的燃油助力车进行审核。
据统计,南京登记上牌的燃油助力车共3.9万辆左右,根据相关政策,7月31日前,办理燃油助力车淘汰手续的车主可获得1000元补贴及300元奖励。
||特约摄影 杭兴微 18:43发自苏州:400多岁“雀梅王”夏日享清凉
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苏州市,园艺师为树龄达400多年的姑苏“雀梅王”老桩盆景浇水降温。炎炎夏日,虎丘山景区万景山庄盆景园的工作人员精心养护园内600多盆盆景,尤其对“雀梅王”老桩盆景关爱有加。
入伏首日 高温下的坚守
||特约摄影 苏阳 18:32发自南京:入伏首日 高温“烤”验铁路上水工
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南京市,南京火车站轨道区的温度接近50℃,车站上水工人们在高温“烤”验下坚守岗位,一个白天为近70趟过往列车、1000多节车厢加水,保障列车正常供水。
上水工在列车旁展示温度计,温度计上显示气温接近50℃。
上水工在加水间隙洗脸降温。
||记者 乐涛 通讯员 蒋锦 19:22发自南京:高温下交警坚守岗位
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南京市,交警冒着高温坚守在工作一线,用汗水诠释对职业的热爱与责任。
道路上的温度高达40℃左右。
||特约摄影 蔡琴 18:16发自南通:伏天要防“空调病”
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南通市,医院里小患者数量增多。由于持续高温,不少市民家里空调开得过于凉爽,使一些小朋友患上了“空调病”。
||见习记者 蒋文超 实习生 俞晶晶 18:06发自南京:石城门变身“绿色城堡”
7月17日,南京市,石城门瓮城上长满了爬山虎,远远望去犹如绿色城堡,给炎炎夏日增添丝丝凉意。
||记者 肖勇 见习记者 范俊彦 实习生 王成 17:30发自宿迁:把准民生脉动 打造幸福家园
幸福,是一个个瞬间;幸福,是一张张笑脸;幸福,更是每一位宿城区市民的切身感受。
宿城区城乡统筹试验区抢抓宿迁市创建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机遇,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逐步化为美好现实。
中扬扶贫产业园中的吉龙塑胶项目帮助千余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方便照顾老人、孩子。
“打情杆”唱地方好人、身边好事,深受百姓喜爱的同时也极具观赏性。
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暑期不孤单。
这个夏天,在宿城享受幸福生活。
视频拍摄: 肖勇 范俊彦 王成(实习) 视频编辑:王成(实习)
奖金总额5万,详情请点【大赛传送门】
||特约摄影 丁信枫 16:13发自盐城:70载寻觅让120多位烈士“回家”
7月16日下午,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二组卞康全拿着邮递员刚退回来的信件,心情非常沉重。这是一封寄往涟水朱码殷忠文烈士后人的信。像这样的来往信件,卞康全已寄了很多。
卞康全,今年53岁,初中文化。他家东侧就是“五条岭烈士陵园”,他也是第三代烈士守墓人。
五条岭烈士陵园位于盐城市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二组境内。墓区为东西向的五条土堆,是连成五个纵列的墓群。每条土岭长约50米,高不过1米,占地约4.5亩,共有烈士墓489座,掩埋着2000多解放军烈士的遗骸。
卞康全的爷爷卞德容(现已逝)当时和一些农民从卞仓港主战场上把牺牲的烈士运到步凤镇庆元村二组(原名为袁坎乡港南村)(庆元村是后来以烈士的名字命名),卞德容参与了烈士的掩埋。
卞康全的父亲卞华 ,从小就跟着妈妈常来烈士墓地祭扫、填土除草等。而卞康全从小就常看到妈妈程庆连把烈士的坟填土扫墓,后来建园时还把自家承包的土地让出来。并且在世时一直对卞康全哥俩说:“你们的叔外公程步凤牺牲之后被家人们运回家安于故土。相比之下,这些烈士真可怜,有的连名字也没有,我们要像他们的亲人好好守护他们,让他们在此安息。”
卞康全大哥把自家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让出来用作烈士遗物征集室。就这样,卞家祖孙三代已70载为烈士守墓,为传承红色精神默默守护着。
现在每年清明节,来烈士陵园祭扫的有单位、学校、烈士后人、亲人等社会各界人士四千多人。这里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盐城第三小学“少年新四军军校”校外活动基地。
卞康全从2010年开始还收集祭扫单位和个人对烈士敬献花圈的下联,作永久珍藏,并把每次接待来陵园参观烈士祭扫情况作一一登记记录。
这么多年,卞康全查阅了大量的县市烈士资料, 在1994年陆续有淮安、涟水、盐城滨海等地烈士后人来寻找,目前已经帮助120多位烈士“回家”。他说:“烈士的事迹需要让后人瞻仰。”
————小专题分割线————
||特约摄影 孙井贤 15:31发自徐州:300位环卫工人喝羊肉汤
7月17日,入伏第一天,也是徐州市传统节日伏羊节首日,泉山区城管局联合辖区颐和和盛筳两家酒店邀请辖区的300多位环卫工人免费喝羊肉汤,还为环卫工发放毛巾和香皂等生活用品,使环卫工人切身体会到了“娘家人”的温暖。
||特约摄影 汤德宏 杨玉岗 15:20发自泰州:夏练三伏砺精兵
7月17日,泰州市武警江苏总队泰州支队开展为期一周的“夏练三伏”砺精兵军事训练活动,进行攀登、摔擒等重难点科目训练,检验官兵在高温酷暑等恶劣环境下的应急处置能力,提升部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综合实战水平。
||记者 宋宁 13:55发自南京:“南京笑脸”展出千个幸福笑脸
7月17日,南京笑脸”主题摄影作品展在一家美术馆展出,上千位南京市民幸福的笑脸集中展出,传达出南京人美好生活中的真诚、开心、自信和幸福感。据了解,此次摄影作品展征集历时两个月,征集到近5000位南京人的笑脸。
||特约摄影 文雯 13:55发自镇江:人大代表为空巢老人送关爱
7月17日,镇江市润州区人大代表走进金山街道迎江路中心社区爱心小饭桌,为小饭桌就餐的老人和残疾人赠送人丹、藿香正气液等夏季防暑降温用品,叮嘱他们使用的方法,和高温天气的注意事项,为空巢、孤寡老人等送上一份夏季关爱。
||特约摄影 杭兴微 13:30发自苏州:军民联谊鱼水情 挥毫泼墨迎八一
7月17日,江苏省军区苏州第三干休所举办了“军民联谊鱼水情,挥毫泼墨迎八一”活动,来自姑苏区佳菱社区的10多位书法爱好者和干休所的老干部及官兵们一起,挥毫泼墨,共迎八一建军节。
||特约摄影 刘江瑞 12:45发自扬州:省第十九届省运会青少年部围棋比赛开赛
江苏省第十九届省运会青少年部围棋比赛17日在扬州落子,江苏13个设市区289名棋手同台对弈,以棋会友,纹枰论道。
本次围棋比赛从7月17日到20日共4个比赛日,289名棋手按照年龄设少年组、儿童甲组、儿童乙组、儿童丙组和幼儿组五个组别。
入伏日 战高温
||特约摄影 濮良平 12:45发自扬州:水炮洒水“轰”高温
7月17日,一辆洒水雾炮车正在扬州市区的邗江路上洒水,随着“烘烤模式”天气的持续,当地开出洒水车巡街人工降雨式洒水,改善街区环境、为路人送凉爽。
||特约摄影 王健民 李伟 12:44发自连云港:“爱心驿站”暖了保洁员的心
7月17日,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湾街道大港社区工作人员在“爱心驿站”为保洁员分发自制绿豆汤,并给他们送上了鸡蛋、绿豆、白糖等防暑降温用品。
海州湾街道大港社区专门为保洁员设立了“爱心驿站”,配备茶水、医疗包以及各类防暑药品一应俱全,让保洁员在高温酷暑中有个歇脚点。
||特约摄影 王春明 10:52发自东海:夏送“清凉”进工地
7月17日,东海县住建部门带着西瓜、矿泉水等防暑日用品,为高温酷暑下奋战在一线的建筑工人送“清凉”,受到工友们热烈欢迎。
||特约摄影 石玉成 王琳 12:29发自镇江: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华东赛区)智能汽车竞赛
7月1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江苏科技大学承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华东赛区)智能汽车竞赛在镇江开赛,江苏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71所高校、306支队伍的923名大学生,将在四轮光电、三轮电磁、两轮直立、双车会车、无线节能和信标对抗等项目中展开为期两天的角逐。
||特约摄影 汤建军 11:01发自南通:举办“垃圾分类”主题趣味运动会
7月17日,由南通市崇川区文明办、环卫处、学田街道党工、办事处主办,紫荆花社区承办的聚焦环境整治、共筑天蓝水清暨“垃圾分类”主题趣味运动会在学田公园举办。
活动现场,大学生志愿者表演了环保时装秀,现场还举办了垃圾分类宣传游戏、在展板上签名等活动。
||特约摄影 吴树建 10:53发自如皋:举办“治沙精神”图片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7月17日,如皋市,参观者在如皋市 “治沙精神”图片展上参观。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由如皋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级关工委和市档案局联系举办的“治沙精神”图片展在如皋市如城街道首场开展。
||特约摄影 周海军 9:35发自淮安:入伏第一天,“冬病夏治”正当时
7月17日是入伏第一天,盱眙县市民来到医院或诊所接受传统“冬病夏治”疗法,通过针灸、贴敷、拔罐等方式防病治病。
||特约摄影 徐劲柏 向中林 9:30发自海安:农家宴厨艺大比拼
7月17日,海安市开发区举办第二届农家宴烹饪技能大赛,来自各村农家乐的34名“草根厨师”齐聚一堂,比拼厨艺,一道道独具当地特色的美味佳肴纷纷亮相,吸引了大批热爱美食的市民的目光。
温馨提示:请未留下联系方式的作者与李红霞老师联系(025-58680849),我们将及时为您奉上稿费。
新栏目诞生啦!我们将把每天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前4版)、南京晨报(前4版)上采用的视觉江苏网图片在此集纳展示,分享作者的喜悦。
↑新华日报1版
↑新华日报2版
↑新华日报3版
↑新华日报6版
↑新华日报7版
↑新华日报9版
↑新华日报16版
“我对‘江苏24小时’有话说!”
2017年3月6日起,本栏目正式设立“互动区”,这里是个平等交流、探讨摄影业务的小沙龙!读者对建设好栏目有什么建议,编辑对来稿有什么想法,记者对所拍图片有什么感悟……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
我们期待大家踊跃参与,您的心声一旦被采用,我们就送上大奖!
1、每月最精彩的一二三名互动稿件,分别给予300元、200元、100元的精美蚕丝产品奖励,并颁发证书。
2、每月对记者、编辑和特约摄影分别评出一位最积极互动人士,分别给予200元蚕丝产品奖励,并颁发证书。
视觉传媒中心
互动一
【北方】昨天,东纺城·江苏24小时新闻照片,围绕着高温天气下劳动者劳作与纳凉等一些特定题材图片为主,特约摄影坚持到一线拍出精彩的新闻图片。如《太仓:神奇“雾林”成纳凉圣地》、《南京:纳凉防空洞向市民免费开放》、《泗洪:高温下园林工人坚守岗位》、《太仓:高温下的快递小哥》。新闻突出,构图完美、思想性强,有小事件、小场景、小人物做出大新闻,新闻图片给读者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体现拍摄者的业务能力水平,用新鲜、真实、生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画面耐看。还有就是企业宣传《吴江:“水改气织机”,为何越来越火》、《海安:现代农业拓宽富民增收路径》、《仪征:国内最大货物滚装船建成下水》的图片拍的精彩,照片传达的信息大,有思想深度,又或者给人视觉冲击震撼感受,让读者过目不忘,达到新闻的效果。拍摄者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实现“一图胜千言”的目的,从拍摄手法讲究色彩,用光,光影,整体画面的和谐美感,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
互动二
【陈思凡】本期稿件体现了社会对民生的高度关注。在炎热的暑期,去哪里纳凉成了大伙儿关注的重头戏。南京多地的防空洞已经免费对市民开放,除南京以外,我省各个地方也都想方设法为市民送去清凉,让市民能在炎热中感受到凉爽。现当代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十分高,对于污水排放有了严格的控制。说明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企业素质以及个人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是社会中出现的十分良好的现象。也是我国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的结果。小朋友是未来的希望,青少年是否能健康快乐地是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次稿件的内容也充分关注了孩子暑期的日常生活和实践活动。记录了小朋友们的成长历程和,体现了他们年轻蓬勃的生命力,也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了解公益的心。本次稿件内容十分亲民,还原度十分高,给市民身体带来清凉的同时有心灵又倍感温暖。
互动三
【琥珀连城】太仓:神奇“雾林”成纳凉圣地,这样的新闻真的很惊艳,摄影师的镜头透过层林,将孩子嬉闹的场景抓怕下来,在这个夏日既给读者一种清凉的感觉,又让人莞尔一笑,好像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体现拍摄者的业务能力水平,用新鲜、真实、生动、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及时报道新闻事件,画面耐看。此外,南京7个纳凉防空洞向市民免费开放也是当日一大热点,视频编辑来到几处防空洞体验,并拍下视频,这样的新闻带有体验式,给读者的感受非常直观。值得点赞。
欢迎广大网友为“江苏24小时”积极供稿,一经选用,稿费从优。
1、网页投稿:视觉江苏网(www.vijs.net)注册后点击“我要发片”
2、手机投稿:A、私信新浪微博账号@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视觉中心 投稿。B、关注“视觉江苏”微信公众号,留言投稿。C、添加QQ交流群(464122988),注明“江苏24小时发稿”
编辑: 杨玉梅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