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自体脐带血究竟是为生命“保险”,还是“商业骗局”?公众呼吁国家权威部门加强针对性研究,厘清脐带血市场迷雾,及时发声,引导和规范脐带血储存的市场行为。
“我没有查到用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
保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是违背科学常识的,“有基因缺陷保存了也不能用,没有缺陷根本就用不着”
记者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对数十名市民随机采访发现,“保存自体脐带血,万一孩子以后患上白血病可以救命”已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观点。
几年前,南京市民韩先生为孩子保存了脐带血。他回忆说,当时工作人员推荐说脐带血是残血、废血,储存起来等于给孩子开设一个“生命银行”。“白血病确实可怕,当时想,如果脐带血真的能发挥作用,花点钱也是值得的。”韩先生说。
2016年初,国家基因库细胞中心江苏运营中心主任王德明面临一个选择——是否保存即将出生孩子的脐带血?“从怀孕后在医院建档开始,就不断有人动员我们保存脐带血。”王德明说,出于对白血病的恐惧,他当时非常希望能给孩子预存一份“生命保险”。
不过,王德明最终没有盲目相信脐带血公司工作人员的解释。有着医学背景的他开始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我没有查到用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反倒是查到了自体脐带血无法自救的报道。”
王德明介绍,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研究和与业内专家交流,他发现,保存脐带血能自救白血病的理论不成立。
根据目前的科学认知,白血病是单基因的基因病,没有先天性基因缺陷一般是不会得白血病的。“如果有先天性基因缺陷,得了白血病,那保存的脐带血同样有缺陷,也是不能用的。”王德明说,化学物质、核辐射等诱发健康人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白血病,但这些情况发生的概率比较低。
“有基因缺陷保存了也不能用,没有缺陷根本就用不着,那我还保存脐带血干什么?”王德明最终放弃了储存脐带血。
2013年,东方卫视报道了上海市民李先生的宝宝康康患了白血病,却没能用上此前保存的脐带血的案例。
报道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主任、国内知名小儿干细胞移植专家陈静介绍,这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无效的,因为他本身基因里面就存在问题,“要纠正这种遗传缺陷,自己的细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无奈之下,李先生还是选择了另外的干细胞。
海南医学院张宏玉教授介绍,脐带血不能纠正自身的基因缺陷,保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是违背科学常识的。“况且,通常脐带血公司会要求保存20年左右,而脐带血储存的量一般只能够供给体重二、三十公斤以下的儿童使用,自用根本不需要保存那么久,不能因为商业利益欺瞒公众。”
据介绍,目前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血液与骨髓移植机构(ASBMT)不支持采集和储存脐带血,除非这个家庭中有正在生病并需要移植的患者。
“多采了本属于婴儿的血液,既有违伦理更损害健康”
脐带血储存机构的平均采血量超过100毫升,占初生婴儿全身血量的1/3到1/2,危害显而易见
“采集新生儿的脐带血,既有违伦理,更损害新生儿健康。”张宏玉说。
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指南要求,产后1到3分钟,等脐带的搏动消失以后才能断脐。然而,为了获得更多脐带血,采集机构往往要求尽量早断脐,甚至有的采脐带血行为发生在产后数秒之内。
张宏玉从2012年开始进行断脐研究,在对脐带搏动完全消失以后断脐的201例胎盘血量测量时发现,平均剩余血量仅14.12毫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残血,而脐带血储存机构的平均采血量超过100毫升,也就是说多采了本该属于婴儿的85毫升以上的血液,占初生婴儿全身血量的1/3到1/2,危害显而易见。”
张宏玉说,从生物学上来说,新生儿娩出母体后分娩过程并未完成,胎盘与新生儿间的血液循环仍然存在,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一般3~5分钟)胎盘向新生儿的输血才停止。胎盘继续向新生儿输血的过程称为第三产程,这是分娩过程的一部分,不能进行人为干预,更不应该人工阻断。
“脐带血是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的介质,脐带血的成分中除了造血干细胞,还有红细胞、白细胞、血浆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铁、钙、钾、钠、锌、硒、碘等无机盐离子、免疫蛋白、内皮祖细胞、胚胎样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激素、酶、糖、蛋白质、脂肪酸等,这些都是婴儿需要的营养物质,延迟断脐可以让新生儿获得更多营养物质,能够让婴儿更加健康和强壮。”王德明说,他了解到一些自体脐带血治脑瘫的案例,“是不是因为过量抽取了脐带血而导致的脑瘫呢?应该加强这种关联性研究。”
2016年10月到2017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刘军主持的一项研究在北京三所医院同时开展,303例(总320例,实验组失访15例,对照组失访2例)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随机分组后,分别采用胎盘停止搏动断脐和60秒内断脐,结果表明,出生后5到7天的新生儿血红蛋白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6个月内没有发生缺铁性贫血,对照组有多名出现贫血,可见等待胎盘停止搏动再断脐的重要性。
脐带血储存“商业化”倾向严重
脐带血公司的业务员直接在医院走廊里“坐诊”,专挑辨别能力偏弱的老年人下手,而国家对脐带血自体库(即私库)的监管还是空白
我国现有北京、广东、天津、四川、上海、浙江、山东7家经过批准设立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脐带血的采集和储存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未经批准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开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天津、南京等地调查发现,一些脐带血公司的业务员直接在医院走廊里“坐诊”。天津市某妇幼保健院,患者和家属出入的走廊里,咨询台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关于脐带血储存的宣传册。在咨询台旁“坐诊”的业务员热情地给孕妇和家属宣传储存脐带血的好处。这一幕每天都在上演,而医生、护士早已熟视无睹。
“宣传册上有成功自救白血病的例子。”天津市民张小姐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建档后就有人鼓动她保存脐带血,她一直以为这些人是医院的,比较信任。“现在知道她们原来是脐带血公司的营销人员,有点懵。”
据业内知情人介绍,不仅在天津,全国很多城市的医院都是如此。南京、无锡、连云港等地医院甚至有业务员穿着白大褂在医院“招揽业务”,很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医院的医生,根本无法辨别。而江苏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2011年就明确,全省没有一家机构获准开设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并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进行脐带血采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孕妇及家属在医院做检查的时候,都曾遇到脐带血公司业务员询问是否需要给孩子储存脐带血。
“存脐带血相当于给孩子上了份保险,脐带血可以治疗80多种疾病,包括白血病。可以不用等待其他人的配型,只用自己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即可。”这是业务员最惯用的说辞,在脐带血的诸多宣传广告中,可以治疗白血病,是击中很多父母的最大卖点。
近日,南京市民刘先生因为储存脐带血的事和岳母闹了矛盾。“这些推销人员专挑辨别能力偏弱的老年人下手。丈母娘陪我爱人做产检的时候,偶然得知了储存脐带血的种种‘好处’,便打算为宝宝储存脐带血。”刘先生说:“我经过多方了解发现,南京市并没有正规的脐带血储存机构,开展这些业务的都是些‘私库’,并不够专业。而且我的医生朋友告诉我,单独为孩子储存脐带血是没有必要的,早断脐取血对宝宝也不好。”刘先生面对岳母的不理解,也只能在朋友圈发发牢骚。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国家对脐带血自体库(即私库)的监管现在还是空白。“卫生部门颁行的所有监管法规,都是针对公共库而言的。”他说,目前全国市场上做“私库”的公司有很多家,一些公司选择性忽视了国家关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的禁令条款,打着“××生物公司”的旗号开展脐带血储存业务。
公众期待“权威声音”
应严格规范储存机构在各医疗单位的活动,准确核查其宣称的“成功案例”,避免过度宣传和不当引导
天津脐血库的价格表显示,一份脐血储存20年左右的价格在1.8万元到2.2万元人民币。这虽然并不是一笔小钱,但是受访市民普遍表示,他们最关心的是“有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和对孩子身体是不是有伤害”。“花钱真的能买份安心也行,每家公司都宣称有很多成功案例,也搞不清真假。”江苏徐州市民杨女士说。
受访专家表示,干细胞的分类和来源其实有很多,脐带血只是其中的一种种类和来源,整个围产期间胎盘、脐带组织,甚至羊水都是丰富的干细胞来源,而且除了孕妇以外普通人的牙髓、脂肪、骨髓、滑膜、骨膜、尿液中也可以提取干细胞。“这些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高的医学价值和保存意义,虽然成本和技术难度等都更大。”王德明说。
王德明、张宏玉等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研究,就自体脐带血能否自救白血病、采集100毫升左右脐带血对婴儿健康的影响等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当前应严格规范储存机构在各医疗单位的活动,准确核查其宣称的“成功案例”,避免过度宣传和不当引导。
“脐带血对异体患者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价值,可以鼓励对晚断脐后剩下的脐血加以研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张宏玉建议,“对于已经储存的脐带血,因其对储存者没有意义,宜根据检测结果,动员所有者捐赠,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评论:破“脐带血迷局”须权威发声
“原本只是感觉留存脐带血不太靠谱,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大危害。”当我把报道中的内容告诉身边的同事,身为奶爸的他,第一反应是立刻给爱人发微信,询问自家孩子是否存过脐带血。
“存脐带血能够自体救治白血病”这一说法,在相关商业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下,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看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独家报道,你就会发现,脐带血市场迷雾重重,商业炒作成分远远盖过了治病救人的初衷。
多地脐带血储存“私库”现象严重,储存机构资质存疑。用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成功案例匮乏,用自体脐带血无法自救案例较多,可以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所谓“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的根基。更为关键的是,过早过量断脐采血可能危及新生儿健康,导致严重后果。
“一份脐带血储存20年只要2万元。”“不出事最好,一旦有病,就能救回孩子一条命。”对于“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长而言,花钱买份心安,是脐带血储存这门存在诸多疑点的生意,能够延续下去的主要原因。
“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兴的权威医学研究方法,它是指因个体差异的存在,检测药物疗效,需要大范围、多样本、双盲试验。从这个角度来看,储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这一医学治疗方案,如果缺乏足够多的自救成功案例,就不应被视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加之抽取脐带血的过程,等于介入产妇生产的“第三产程”,人为干预、提前终止、过量采血都对新生儿健康存在巨大隐患。种种因素叠加起来,不仅让储存自体脐带血显得没有必要甚至有害,更应当重新审视这些商业机构的运营模式。
之所以有很多家长选择储存脐带血,不仅因为相关领域的医学常识缺乏权威有效的发布,更与很多医院在明目张胆地为储存机构进行商誉背书有很大关系。
经过记者暗访发现,很多脐带血公司的柜台直接设在医院的妇产科,营销人员也身穿白大褂,在产妇及其家属候诊的时候,营销人员趁机而入,吹耳旁风,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他们就是医院的医护人员,甚至误以为采集和储存脐带血的行为,是就诊医院开展的医疗行为。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延长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规划设置时间的通知》,通知明确在2020年前将不再新增脐带血库。但国家层面的监管法规只约束公共库。然而,不少公司选择性忽视国家关于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设置的禁令条款,打着“××生物公司”的旗号开展脐带血储存业务。
储存脐带血自救白血病,是否靠谱?是不是采血不当还会对新生儿造成危害?是否已被不法商人做成了牟利的骗局?
针对相关问题,亟待权威医疗机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权威的信息,准确核查所谓的“成功自救案例”,进而规范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 (讯平)
编辑: 周莉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