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日中午开始,很多人的朋友圈陆续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微信公众号的一则《10086003.95!全国人民怒赞:宇宙正能量!》的新闻刷屏,去年一度打破中国纪录片票房记录的电影《二十二》在官微上进行捐款公示,明确写出每个捐款人及出资情况。影片资助人张歆艺、导演郭柯等多方共同决定向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10086003.95元。值得注意是的,导演郭柯兑现此前承诺,捐出导演个人收益400万元。
票房全部捐赠,接受交汇点独家专访,80后导演郭柯说了什么?
交汇点记者曾多次就影片《二十二》采访过导演郭柯,这则消息在网上引起巨大关注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郭柯,这个本就并不十分健谈甚至有些腼腆的80后导演表现得比想象中更为淡定,谈及此事,郭柯只简单回复了5个字:“谢谢,应该的”。短短五个字,却让人动容。
对捐赠票房一事郭柯不愿过多渲染,他向记者透露了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计划:每年探望在世老人和辞世老人的家属,正在筹备下一部记录片,仍然是以老人为主题,“是一部关于临终关怀的电影,这可能与我从小和奶奶的感情特别深厚有关,从小就喜欢老人”。
郭柯告诉记者,拍完《二十二》后,从2014年开始,他每年春节从北京开车回成都时,都会绕个大圈把老人们探访一遍。她们生活在各地,但郭柯还是坚持每年要去看她们一次。
郭柯觉得,这是他的责任,“因为我拍了她们,如果造成了二次伤害,我希望用更多的陪伴去弥补”。遇上生活条件不太好的老人,郭柯会在路上买好米、面、油送去,天气冷,他就给老人买了新被子换上,让她睡得暖和一些,老人腿脚不方便,他就给老人带去轮椅,推着她走出狭窄的空间,看看外面的天色如今已明朗如新。他的朋友圈里,最多的内容就是与这些老人有关的点滴。
关于和《二十二》的渊源,江东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透露了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国庆黄金周,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万人,10月4日一天就达到了将近10万人次,远远超过去年国庆高峰的7万人次。早在2016年8月14日,郭柯就来到南京,向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捐赠了《二十二》原版拷贝。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当初电影拍摄后曾经一度无人问津,我们馆众筹力挺。后来,在《二十二》为上映前为宣传资金发愁的时候,纪念馆以利济巷分馆的名义发起众筹,短时间筹集100多万元,为电影上映宣传提供保障。能产生影响,让社会关注‘慰安妇’受害者这个群体,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张建军一再表示,“郭柯此举,令人感动。上映之前,郭导就表达了将来把上映后收入捐赠的意向,如今践诺而行,体现了重诺守信的品质,值得学习。”
这部“有些沉闷”却创造奇迹的《二十二》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2012年,郭柯在微博上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全世界唯一公开自己和日本儿子身份的“慰安妇”韦绍兰老人的故事。郭柯由此拍摄了一部纪录短片《三十二》,没有公映,此前收获的关注并不多,但在豆瓣上的评分常年保持在9.4。
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些曾经经历巨大苦难的老人们离开的速度加剧,这让郭柯意识到“不能再等了”,他毅然决定开拍《二十二》,要用镜头纪录下这些老人晚年的生活。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过程竟然一波三折。
投资人嫌影片平淡无味怕无人问津中途撤资,郭柯在微信朋友圈感慨母亲要卖房支持他拍摄,不算熟识的演员张歆艺雪中送炭送来100万。到了上映前,《二十二》又面临着没有宣发费的窘境,不甘它就此沉默的主创团队只能效仿韩国同类题材影片《鬼乡》筹措宣发费,最终,32099位民众众筹宣发费让《二十二》得以进入院线。
2017年8月14日,在第五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当天,《二十二》全国公映。这部当年暑期档“最微小”,拍摄成本仅300万,被很多人认为将会“电影院一日游”的纪录片,却发生了奇迹。
影片上映后,微博上出现了大量《二十二》的“自来水”,无数知名人士、大V、普通人主动转发《二十二》的消息,更难能可贵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使得影片的排片率一路逆袭,从百分之零点几一路飙升到百分之十几。最终,这部小众纪录片《二十二》国内累计观影人次超过五千万,票房更是惊人地定格在了1亿7千万,超越此前陆川导演的《我们诞生在中国》,成为截至当时国内票房最高的纪录片。
关于资金未来安排,上师大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怎么说?
《二十二》取得了巨大的关注和成功,电影出品方、宣传发行方的代表表示,电影后产品销售收益及票房收益,将全部捐献给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用于对“慰安妇”历史研究及幸存者的资助。导演郭柯此前也公开承诺将会把个人票房收益捐赠出来。
根据《二十二》官微的公告,票房捐赠后将作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专项基金,交汇点记者也第一时间联系上了有着“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第一人”之称的苏智良教授,他目前为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关于研究中心目前的工作重点和这笔专项基金的用途,他向交汇点记者透露了更多细节。
“目前已经收到捐款870多万元,其余款项有的已在今年寒假时用于了资助幸存者。”苏智良教授说,这次捐赠不是偶然的,上师大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本身就是《二十二》的摄制方,向国家电影管理部门申请拍摄许可证,也是用的该中心的名义。“中心致力于开展‘慰安妇’问题的国际研究已经有25年了,积累了丰富的史料,有着雄厚的史学研究基础,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这一领域研究的权威单位。”
记者获悉,上师大教育发展基金会已专设了“慰安妇研究与援助”项目专项基金。苏智良教授说,会将这笔捐款用作继续关爱好“慰安妇”幸存者及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整理老人们的口述以及各种历史资料,并将其翻译成日文、英文、韩文等,进行国际交流。目前,电影《二十二》拍摄的“慰安妇”幸存者老人仅剩6位,全国已知“慰安妇”幸存者老人也只有15人。上周,上师大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还派员前往湖南探望“慰安妇”幸存者。前不久,山西有位“慰安妇”老人去世,中心也派出了研究人员前去吊唁。苏智良一直表示:“只有不忘历史、正视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行。”
交汇点记者 黄欢 范杰逊
编辑: 周娴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