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后,江苏省委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除了学习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还研究了一个重大事项——《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联系到该省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全省性大会——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议,江苏打造交通强省的整体布局已十分清晰。
正如之前不少媒体对其“新春第一会”所解读的:江苏交通建设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笔者感悟到,如此重视这项工作,其背后不但有“深谋”,更有“远虑”。
产业大省的物流隐忧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经济发展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已经成为制造业第一大省和开放型经济大省,其制造业规模占全国的1/6,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份额超过14%。江苏也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省,其高速公路网、内河港口群和民航机场体系已颇具规模,较好地支撑了过去几十年来江苏的发展。
进入发展新阶段,江苏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其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制约。
比如,严重失衡的运输结构。江苏大部分物流依赖公路、水路运输,铁路运量不足3%,京沪等国家高速公路主通道拥堵严重,物流成本增加。
比如,自主出海、出港能力的缺失。江苏每年集装箱生成量的80%需要通过陆路运至省外出海,95%的国际货物通过上海机场出港。地处苏北的淮安市,是台资新兴集聚地,一度有“南昆山、北淮安”之誉。然而不少落户的台资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难题:大量的航空货运仍需要辗转外地机场,增加成本,又可能耽搁交货。
更让江苏感到焦虑的,作为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庞大的物流,不优的运输结构,造成了巨大环境风险。公路上,大量货运车辆的奔驰,既大大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又产生密集的污染排放,对长三角地区大气质量带来影响。水运方面,长江江苏段每年进出船舶达两三百万艘次,其中载运危险货物船舶达到十几万艘次,加上一段时期形成的“化工围江”现象,一旦出现危化品泄露,将直接威胁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
回过头看,过去江苏特别是苏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的带动。接轨上海、服务上海、借势上海,正是广为人知的“苏南模式”的一条重要经验。可以说,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其之于江苏、浙江的作用都无可替代。
发展至今,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经济总量均实现了数以百倍的增长,去年分别突破了9万亿、5万亿和3万亿大关,在这么大的经济体量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物流需求面前,当前的海运、航空等供给能力存在着较大缺口。上海这些年来已明显感受到现代物流发展的“天花板”,正在加快国际航运中心的转型发展。
众所周知,去年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郑重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大背景之下,长三角要肩负好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国家使命,必须以世界级城市群尺度谋划一体化的交通格局,这客观上需要一个世界级的高铁网络、机场群和港口群与之相配套。江苏作为长三角经济体量占比最重的一员,发挥自身所长、做强特色优势,打造与上海核心功能互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就是对长三角一体化的重大贡献。
由此来看,打造就近出海口和直运海外的航空货运枢纽,既是江苏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江苏服务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必然之选。
以海运为例,江苏拥有近千公里的海岸线,内河航道运输能力冠绝全国,如果能充分利用强大的水运能力,构建强大的江海河联运系统,推动苏南地区部分货物就近出海,这对减轻长江航运压力和环境保护压力,对江苏和上海物流业的转型发展,都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以航空为例,上海的两大机场已趋于饱和,而江苏虽有9个民航机场,地方财政补贴花了不少,但航线开拓、运力投放的整体功能并未有效发挥。如果江苏能把机场资源整合、布局优化的大文章做好了,对打造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级机场群将是一个有力支撑。
看似发达便捷交通下的出行尴尬
江苏自古就有崇文重教之风,用文艺一点的说法,“江苏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股书香”。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以改革先行和开放先发优势形成了人才集聚态势。当年活跃在苏南的“星期六工程师”,曾为苏南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时至今日,江苏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100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00余人,拥有全国为数最多的高等院校和人数第四的在校大学生,人才家底不可谓不厚实。
当然,江苏也有自己的隐忧:在新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各地招引的新经济人才总体不足;相对于苏南,苏中苏北人才“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成为发展的切肤之痛。应该说,凭借经济发达、物阜民丰、和谐安定的传统优势和科技30条、人才26条等利好政策加持,江苏在人才竞争中是颇具竞争力的。
然而,在一场场引才活动中,江苏不少负责引才工作的人员感到“压力山大”,苏中、苏北的同志更为黯然:人家嫌我们这里没有通高铁!的确,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快”就是王道,快速交通已经成为各类人才择一城市而栖最为重视的指标之一。
在外界特别是中西部朋友看来,江苏交通是十分发达和便利的。而在江苏人自己看来,高速铁路和国际航线的相对缺失,已经成为人才落户的重大制约。当前,江苏广袤的长江以北地区除徐州外尚无高铁,人民群众热切期盼铁轨上的“诗和远方”。过江通道也是一块“心病”,十年来江苏公路过江交通量增加2倍,但通道能力仅增加1倍,过江大桥变成“停车场”的现象屡见不鲜,使人“望江兴叹”。由于国际航线的缺失,60%的江苏旅客需从省外机场出境。
当人才越来越倾向于通过高铁、航空等快速交通方式出行时,江苏人已经集体醒悟:再也不能躺在“高速公路密度全国各省区第一”“民航机场密度全国领先”这些“老黄历”上吃老本了!
江苏交通的新时空版图
2018年,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在江苏全省展开,其中一个广泛的共识就是:补齐高铁、航空、过江通道等短板,一刻也不能等!
在春节后第一会上,省委书记娄勤俭生动描绘了未来江苏交通的时空版图:到2035年,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货物经由江苏口岸直运主要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在这次会议上,41个重大交通项目集中开工,可谓大手笔。具体路径的谋划上,亮点也颇多。
亮点之一:“轨道上的江苏”。江苏提出,把高速铁路作为“主战场”,明年底基本形成江北干线铁路主骨架。开工路线图上,北沿江、宁淮、通苏嘉等高铁项目赫然在目。不同以往的是,这些铁路大多是按照时速350公里规划设计的。有心人可能注意到,去年开工的南沿江城际铁路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完成工可、初步设计批复并开工建设的全流程,按此“超常规”进度奋起直追,江苏高铁后来居上未为不可。
亮点之二:“进击的机场”。随着南京禄口、无锡硕放两大机场的扩容,连云港、南通两大新机场的规划建设,一旦机场运力发展起来,国际航运能力跟上,苏南乃至整个江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都将换上强劲的“航空发动机”,在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价值链中再上一层。
亮点之三:“火力全开”的过江通道。江苏提出,2025年已建在建的过江通道要超过30座。这意味着,今后7年江苏新开工建设的过江通道将达到目前通车数量的两倍之多。彼时,长江两岸“隔江相望”将成历史,“跨江融合”或成常态。
亮点之四:“多式联运”。在“新春第一会”上,通州湾海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这一关键“棋子”落下后,苏南将拥有最为方便快捷的新出海口。一旦形成高效顺畅的江海河、公铁水、海陆空联运系统,江苏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必将有效降低,这对面广量大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亮点之五:“枢纽经济”。江苏明确提出,支持南京打造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作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中国科教“第三城”,南京高铁网络的完善,特别是北向快速通道的打通,既可以推动富集的科教资源向苏北腹地辐射,又可增强自身发展能级,可谓相得益彰。与此同时,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交通枢纽体系也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这一布局对促进苏北地区要素集散,加快产业链条化和集聚化发展,作用不可限量。与枢纽组团打造相同步,江苏港口经济、航空经济、高铁经济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
燃烧吧!江苏交通的卡路里
如果说“新春第一会”为交通强省建设打响了“发令枪”、吹响了“集结号”,那么这次江苏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意见》,则给出了交通强省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意见的具体内容我们虽无从得知,但也从一些渠道了解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据悉,近期的3~5年内,江苏将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三二一”工作目标。所谓“四”,即强化“四大走廊”:初步形成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运输走廊、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物流大走廊、加快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洋运输大走廊、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绿色交通走廊。所谓“三”,即补齐铁路、航空、过江通道“三大短板”。所谓“二”,即做强水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两大特色”。所谓“一”,即2018-2022年,公铁水空、管道、城市轨道和城市快速路建设投资总规模突破“一万亿”。
与年初会议对2035年交通时空版图的形象描绘相印证的是,本次《意见》则对江苏交通强省建设的节点目标作了定性的阐述:即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的交通强省,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意见》中明确的八项重点任务,则对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发展枢纽经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等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安排。
知己不足而后进。笔者从江苏省交通运输部门了解到,目前一系列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正在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宁淮铁路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正在审查咨询;北沿江高铁正在加快入沪通道研究和初测、征地拆迁摸底调研等工作;盐泰锡常宜铁路正在进行项目勘察设计;通苏嘉铁路全线预可研报告审查正在推进;南沿江铁路正在研究与镇宣铁路在金坛共站的设计方案;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有限公司即将组建;促进通用机场有序发展的意见就要出台;苏沪省界收费站拆除工作也在快速推进……
“一子落而满盘活”。可以预见,随着综合交通大建设、大跨越、大发展,江苏的高质量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撰稿 林久
图片 视觉中国
编辑 郁芬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编辑: 林惠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了解下
联网,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