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子晚报报道,近日南京玄武区某小区出新整治,施工人员无故将十余棵长了20年的大树齐根锯断肢解。当记者找到施工方、城管执法部门以及街道城管科时,竟无人能说清情况。无独有偶,数日前南湖迎宾菜场旁郁郁葱葱的四排香樟树,也被突然砍伐,既不知原因为何,也没人征求居民意见。
小区种植的树木属于业主公共财产,是城市资源的一部分。《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对修剪、迁移和砍伐小区绿化树木有明确规定。南京市公布的《南京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南京将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严格保护城市自然资源和现有绿化成果”。相关规定都非常明晰,但在相关部门均表示“不知情”的情况下,树木就被随意砍伐,让人匪夷所思:管理规定沦为一纸空文,谁该为此担责?
管理部门对砍树事件“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折射出城市管理的漏洞,“不知情”说辞难以服众。一棵看似不起眼的树,其实涉及到多个部门,管理部门、执法部门等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渠道,源头管理落实不力,才会出现衔接不畅、甚至推诿扯皮的情况。况且,对于关乎市民生活质量的决策,应广泛征求利益相关人员意见,不能一刀下去完事。树木砍了可以补种,但由此引发的市民反弹和抵触情绪,却需要慢慢弥合。
背街小巷和老旧社区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虽小却关乎民生。过去城市管理者习惯于搞大工程,上大项目,不屑于到城市角落去走走看看,去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小问题。如今,我们建设精致城市,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就要学会从“小”处着手。治理好砍树这样的“小事情”,恰是服务民生的“大工程”。看来,我们距离真正的精细化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交汇点记者 陈立民
编辑: 王建旸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