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他们如高悬于头顶的星光,照亮当下的每一次前行;他们如时刻在侧的号角,鼓舞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变革……追寻科学大师足迹,重温他们的家国情怀,日前,2018“共和国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在南京圆满谢幕。全国9所高校带来的9场科学家主题剧目,分别在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南通、淮安等地上演,27场演出“场场爆满”,在高校、科研圈掀起致敬科技界民族英雄的高潮。
汇演首次走进江苏 重现9位科学前辈的“科研人生”
“我不想只扮演李四光,我想靠近他,做真正的‘李四光’。”10月20日,在南京举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江苏汇演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地质大学演绎原创话剧《大地之光》,李四光的首任扮演者赵新雅同学向记者们作了上述表示。通过“校友演校友、学弟演学长”的方式,展现共和国脊梁的光辉形象,传承科学家精神,成为这一汇演的最大亮点。
该工程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江苏省科协、共青团江苏省委、中科院南京分院、省社会科学院等部门联合承办。据悉,此次汇演也是该工程自2012年启动以来首次走进江苏,以话剧、音乐剧的表演形式,在江苏各地高校再现了李四光、竺可桢、钱学森、邓稼先、茅以升、杨石先、师昌绪、黄大年、罗阳等9位科学前辈的光辉人生以及科研故事。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致辞中说,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涵养精神气质,凝聚精神动力,敦品立学,积厚成器,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记者获悉,此次汇演的每个剧目都连续演出3场,分为大学生专场、中学生专场以及科技工作者专场。此外,致敬科学大师读书分享会、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开展的“我眼中的科学家”征文活动,以及科学家主题图书展暨江苏籍院士传记图书专场展也在汇演期间同步进行,在江苏营造起一股致敬科学前辈,崇尚科学精神的热潮。
“科学之光”穿越时光,抵达现场每个人的心上
“人这一生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如果能做一件轰轰烈烈又能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就是死也值了!”28日晚间,2018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江苏汇演最后一场---《马兰花开》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焦廷标馆剧场上演。当聚光灯打向舞台,定格在邓稼先那双不畏前路坎坷,一心科研报国的坚毅眼神上时,台上台下涌动着一股看不见的“精神力量”,穿越时光,抵达在现场每个人的心上。
“修齐治平、兼济天下,是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砥砺前行的价值航标,邓稼先的事迹时隔再多年也不会过时,它是我们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富矿。”在观看话剧《马兰花开》后,东大学生向记者感喟。
同为心怀理想的青年学者,同有一腔科技报国的夙愿,演出者演得投入,观演者看得入心,9部剧目的每一场演出,都闪耀着引发共鸣的“科学精神”。以《马兰花开》为例,其策划和编写历时一年有余,多次广泛地听取校内外各方意见并修改多次,凝聚着来自该剧主人公邓稼先的同事及亲友、有关当事人和见证者、不同年龄段的师生校友、艺术同行们等群体的大量智慧和心血。
汇演期间,位于淮安的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上演了由吉林大学带来的原创话剧《黄大年》,讲述了战略科学家黄大年与时间赛跑、忘我工作,抢占世界地质技术制高点的故事。在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副院长傅玉峰看来,一部好话剧,就是一节最好的德育课,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对于老师来说,能够提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学习黄大年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对于全体同学来说,要学习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
“家国情怀”莫失莫忘,以创新精神谱写时代新篇章
9个剧目,9位大师,虽科研领域不同,但“初心不变”,家国情怀是贯穿他们一生奉献的那条“主线”,也是对抗挫折、困难时最珍贵的“法宝”。
步入新时代,“家国情怀”依旧是激发科研人奋进的号角。“每一位科学家的事迹都是想要反映一定的内核,这一部剧在创作过程当中,其实是想方设法揉进了很多青年人更容易接受的跨越几十年时空的表演形式,从朴实的生活中增添一点幽默感,挖掘新的生命力,使得想要表达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杨石先》剧组负责人、编剧,南开大学团委宣传部部长郭威表示,两个小时左右的剧要将艺术情感延伸下去,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希望透过真挚的演出能够让普通的青年同学和科技工作者,穿过历史,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爱国为公、奉献人民的精神。
“演绎这样的大师、也是自己的校友,除了尊敬,更觉得是亲切与感悟。虽然那个年代离我们很远,时代也在变化,但是科研精神、爱国情怀将会成为国家、当代青年、国民大众不断去追逐的信仰,我们不仅是在演给大家,也是在给自己上了堂很好的一课。”《寻找师昌绪》中师昌绪的扮演者郭凡溥说。
“黄大年老师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我是制药工程系的学生,我相信这也会对我未来的事业方向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朱静茹在观看了《黄大年》后感触颇深。
“观看了由北京交通大学排演的原创话剧《茅以升》,感触多多,特别让我感动的是炸桥那段,‘建桥是救国,炸桥也是救国’,在中华民族危机存亡的时刻,茅以升为了民族的大义,依然炸掉他亲手建成的大桥,体现了科学家非常高尚的大局意识。”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负责人在观看后向记者表示。
省科协党组书记孙春雷在致辞中谈到,此次汇演活动,展现了科学大师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弘扬我国科技界的优良传统,对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来说,是一次接受精神洗礼的难得机会,必将为推动江苏创新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表示,“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开展6年来,通过学弟演学长,校友演校友这样一种方式,向全社会诠释了中国科学家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故事。这些精神感召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加快创新驱动,希望这些科学家的精神,能够在江苏得到传承与弘扬。
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