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晚,南京紫金大剧院,全国最年轻的昆团——昆山当代昆剧院的第一部原创昆剧《梧桐雨》在此上映。新剧团、新剧目、名家班底,经典故事全新表达,令全场座无虚席。
昆山是昆曲的故乡,却一直没有专业昆剧院团。2015年10月12日,昆山当代昆剧院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第八个昆剧专业院团。昆剧是专业要求非常高的剧种,经过近三年的院团建设、演员乐队训练、传统剧目传承,这个年轻的剧团终于推出了自己出品的第一台昆剧。这在昆曲故乡的昆曲发展史上,是重要的一笔。
昆山在昆曲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足迹。元末明初的昆山人顾坚被视为昆曲前身“昆山腔”鼻祖。明代嘉靖中晚期,居于“太仓南关”(时为昆山地域)的魏良辅改造昆山腔,而成“昆腔新声”、“水磨调”,即昆曲。昆山腔改造完成之后,昆山人梁辰鱼写出第一个昆腔传奇(昆曲剧本)《浣纱记》,使昆腔新声走上舞台,此后,昆曲在中国繁盛200多年之久。民国之后直至1949年以来,昆山早已失去曾经的昆曲中心地位。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的昆山,极其重视自己的文化宝藏,终于集国内昆曲名家之力,创建起国有昆山当代昆剧院,并策划了“昆曲回故乡”等一系列活动,旨在复兴昆曲故乡的地位。
《梧桐雨》由著名编剧罗周改编自元代白朴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创作统筹、总导演柯军说,从唐代白居易诗《长恨歌》至元代白朴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到清代洪昇传奇《长生殿》,正是李杨爱情在文学上的流变史。《长生殿》里很多经典唱词,如“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叹冷冷清清半张銮驾”等,都是对《梧桐雨》里唱词之化用,二者渊源深厚,由此可见一斑。可以说,《梧桐雨》与《长生殿》,便是“长生殿”(当我们将它用来指代李杨爱情时)的“前世今生”。
对于罗周来说,她觉得此剧上演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昆曲故乡回望向了比昆曲更为久远的元杂剧,并能以昆曲的形式恢复于舞台。“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部几乎要流失于历史长河里的重要剧目‘打捞’起来,发掘、整理、投排、演出,便既可完成2小时内的帝妃爱情之故事演绎,又更具文史上的、艺术传承上的、开创性的新价值。这种价值,不但指向了《长生殿》题材,更指向了比明清传奇更古老的元杂剧以昆曲样式在当今舞台上被成功演绎的可能性。”
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周志刚、昆旦名家胡锦芳担任说戏人。“昆昆”艺术指导、著名昆曲小生钱振荣和“昆昆”艺术总监、昆曲旦角名家龚隐雷分饰唐明皇、杨贵妃。精美的舞台、精心打磨的唱念做表,让观众们倾心不已。
美图大放送——
摄影 丰收
编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