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淮安市作家朱乐天历时20年创作的长篇历史文化小说《柴荣大帝》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了隆重的研讨会和向国家图书馆赠书仪式。来自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国作协以及江苏、河北等地的领导、专家、学者对这部小说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
朱乐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写小说的初衷是为了揭开一段被遮蔽的历史,“只有还原历史真相,传统文化才有了丰富生动的载体,也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煌煌60万字的《柴荣大帝》,既是一部历史小说,也是一部英雄传奇,以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一生为主要脉络,讲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战争连绵、人民遭殃的苦难岁月以及展现一代开国雄主,五代第一明君柴荣大帝的丰功伟绩。
小说作者朱乐天是淮安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实业教育,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为何偏偏选择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对此,朱乐天解释说,他从小就是历史谜,“小时候听历史评书,一听就是一天,还经常追着村里的说书人跑,一有空就缠着大人讲三国、水浒。”正是在那时候,朱乐天第一次“接触”到了柴荣,在说书人口中,柴荣“只能骑母马,不能骑公马;不能用钢枪,只能用木枪!”也就是说,柴荣是一个胆小软弱、贪生怕死的形象。
不过,等朱乐天上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中看到五代史,突然发现柴荣是一个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为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朱乐天说,“那一刻,感觉比较震惊,颠覆了以前的印象,但还有些将信将疑。”1993年,朱乐天在盱眙县旧铺中学任盱眙县工艺美术厂(校办厂)厂长的时候,到学校图书馆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再次发现周世宗柴荣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其精神境界已超出了一般封建帝王。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在位时间太短。柴荣逝世后,柴荣的儿子柴宗训幼年登基。柴荣的结义兄弟赵匡胤,此时已经完全掌握了周柴王朝的军政大权,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了宋太祖,结束了周柴王朝。
随着对柴荣了解的增多,朱乐天发现,周柴王朝近6年的历史被赵宋王朝三百余年的历史遮盖了,“实际上北宋当时的繁荣是在周朝打下的良好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有的五代野史贬低了柴荣的功绩,颠倒了历史。”朱乐天直言,那一刻自己心潮起伏,遂下决心用自己的笔,为五代史正本清源。
于是,从1996年起,朱乐天提笔创作“柴荣大帝”,业余时间马不停蹄地到盱眙、高邮、江都、六合、寿县等地详细考察柴荣的足迹。“那个时候我没有电脑,我就用笔写下来,然后让本校职工打字,打印了几个月,然后油印,由于连续高强度工作,打印机甚至于都烧掉了。”插图是通过妻子找到了她一个同学画的。就这样,朱乐天陆陆续续写了10年,到2006年的时候,终于写出了上集,共40回,由黑龙江人民出版出版。紧接着,朱乐天就开始写下集,没想到2010年生了一场大病,在上海住院的时候一度病危。不过,病中的朱乐天心里总是惦记着书稿,“现在想起来,也许是因为这种信念,我终于撑了下来,2013年痊愈出院。”就这样,朱乐天继续写作,终于在2014年底写出了下集,也是40回。朱乐天介绍说,后40回是他让姨侄女打字的。2015年底和上集一起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名为《雪山天龙.五代柴荣大帝》。
而这两年,朱乐天又结合一些最新发现的史料,进行了精心修改,201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更名为《柴荣大帝》。该小说将如水似梦的儿女柔情与金戈铁马的传奇色彩混为一体,展示了后周王朝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柴荣的英雄精神是全民族精神的火炬,是历史前进的号角。柴荣的一生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它将透过历史的尘沙,为我们今天伟大的时代传播正能量。
打开这部《柴荣大帝》,审美情境颇为独特,用古典诗词渲染情境,用景物描写暗示人物性格和命运,用章回体方式架构情节和控制叙事节奏。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以武侠故事为叙事的主体结构,大胆地融合交织进其他类型的叙事美学元素。除了融合了许多的历史叙事、爱情书写的美学元素之外,还交织进大量的奇幻文学、战争文学、历史演义等多重美学形式。对此,朱乐天说,“历史不是枯燥的、抽象的,而是充满了血肉和情感,我要用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当下的年轻人进入那段历史,喜爱那段历史。”
《柴荣大帝》重视历史精神的发掘,使当代意识与民族意识充分结合起来,小说对于五代柴荣大帝参与的许多历史事件进行了审美化的叙述,细节上以虚构为美,整体上则具有求真的旨趣。小说既以大胆的审美想像重述历史进程,又追求精神上的“神似”效果,从而深入挖掘民族历史与历史深处的精神原动力。朱乐天在写作中充满着强烈的当代审美意识,表现出追求大叙事与小叙事相统一的文化理想。“五代十国50多年,是大分裂、大崩溃的时代,柴荣大帝纵横捭阖,为统一北方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大宋乃至中国的历史都要改写!”朱乐天说,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他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还原历史真相,“我们对历史上重要朝代的帝王将相耳熟能详,却对分裂期那些为结束战乱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比较陌生,甚至于还有曲解乃至丑化!”朱乐天认为,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被遗忘、被扭曲的历史,“我们今天弘扬传统文化,但在很多场合和语境中,却缺乏丰富生动的载体而流于空谈,这就要求历史学家乃至文学家增强文化责任感,认真梳理历史,还原历史真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据了解,《柴荣大帝》出版后,很快引起了文学界、历史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专门撰文推荐,柴荣出生地河北邢台档案馆专门收藏,中国现代文学馆、国家图书馆均作为重点图书引进入藏,有影视机构已经与朱乐天洽谈,准备投拍50集左右的电视剧。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强调《柴荣大帝》的当下意义,“追求正义、统一,热爱国家、忠于民族,这些文化精神在中国历史的数次大动荡中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永恒的时代意义与强烈的当下价值。”
交汇点记者 贾梦雨
编辑: 顾星欣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