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狱中探望萧何,太多的往事俯首拾来,君臣泪眼相对,四手相扶,心灵之间筑起堡垒……作为2018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舞台剧目之一,今晚在江苏大剧院上演的大型原创历史锡剧《大风歌》让观众耳目一新。除了用吴韵体现汉风的突破外,该剧还以全新的视角开掘出这一历史题材新的时代性。
刘邦、项羽、萧何、韩信等楚汉人物,历来是文艺作品的热门题材,但是以刘邦为主角的作品并不算多。由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创作的《大风歌》则聚焦于“刘邦的后半生”,通过刘邦与萧何两位智者的对话,以及刘邦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眷恋,展现了刘邦在轰轰烈烈开创帝国后守业的艰难,抒发了刘邦对君臣相谐巩固基业、君民共融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的渴盼。
“我希望能演出一个和以往电视剧里不一样的刘邦。他是个英雄,但也有无奈和悲哀。作为汉文化的开拓者,他流传下来的制度和很多东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刘邦的扮演者是梅花奖得主、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周东亮。舞台上,这位“锡剧王子”一改平日的风流倜傥,改工老生,将君王雄才大略的气度,举手投足的风度,人物内心的厚度都进行了精心地呈现。
“锡剧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小家碧玉的剧种,没想到也能演出这种大开大合的历史厚重感!”二楼观众席的一位铁杆戏迷连连称赞,他觉得锡剧《大风歌》既传统与创新,唱腔有创新但还是锡剧的味道,故事也能给现代人很多启迪。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著名戏剧评论家季国平盛赞《大风歌》是一出很好看、很厚重的戏,把握住了刘邦与萧何君臣同心、共创大业这一主线,在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锡剧过去更多的是民间艺术,当表现《大风歌》这样的题材的时候,在声腔上有所突破和发展,同时还兼顾了剧种本体的韵味。”他期待通过不断地打磨,《大风歌》成为锡剧一个阶段的代表作。
刚刚结束舞台表演的周东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于今晚有这么多的观众赶来看戏,周东亮非常感动,他也以全身心地投入来回报观众的喜爱。周东亮说,演刘邦这个人物是需要一直沉浸其中的,“在舞台上我就是刘邦,我把自己的情绪、情感和内心的东西都全部随着刘邦的心路历程在走,很累……”一上台就“进”去了,今晚的舞台上没有周东亮只有刘邦。“有的时候低吟唱被高腔还要难唱,那种噙着劲不是让你放松的。刘邦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喜怒哀乐随时都会爆发的……”虽然出演刘邦对于演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周东亮却说:“累,但是过瘾。”
交汇点记者 陈 洁
摄影记者 万程鹏
编辑: 陈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