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家庭都会储备一些常用药品,但药品的存放是有一定要求的,药品很容易受到光线、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失去了药物应有的作用。如何保证药物的稳定性、有效性,防止药物变质、降低疗效,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兴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玉莲副主任护师提醒,药品保存的首要原则就是密封、避光、避湿、避热。
周玉莲介绍,部分药品要求冷藏保存,但并不是什么药都能放进冰箱。有些市民图省事,总觉得冷藏肯定比不冷藏好,于是不管什么药,都往冰箱里放,这是不合适的。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咨询开药的医生或发药的药师,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在我国药典中,药品有几种储存温度,“冷冻”指维持零下20摄氏度,疫苗通常以此温度保存,并由专业机构设立相关保存设施;“冷藏”指介于2摄氏度至8摄氏度之间,通常指家用冰箱的冷藏柜。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用胰岛素在拆封或未拆封时,都宜存放于4摄氏度的环境中。这个温度区间也可用来短期存放疫苗;“阴凉”指不超过20摄氏度,“常温”指介于10摄氏度至30摄氏度之间。
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浆类药品,如止咳糖浆等,在过低的温度下,药物或糖分会析出,导致浓度不准确。外用的乳膏剂在过低的温度下会导致油水分层,影响膏剂的均匀性和药效。另外,一般家庭储存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这类药物通常在室温下就可以了,但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为防止胶囊剂的囊壳受热变形、片剂的糖衣融化、颗粒剂中的糖分变质等,就需要将其放入冰箱冷藏。栓剂会因温度过高而软化甚至变形,导致不易使用,在高温时也适合放入冰箱冷藏。第三,需要始终在冷处储存的(包括运输携带的时候)药品主要以生物制剂为主,比如人血白蛋白、各类疫苗、免疫球蛋白、胰岛素等等。此外如头孢哌酮钠、口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三联活菌散剂等也需冷藏储存。冷藏储存的时候需要关注冰箱温度,防止降至2℃以下,导致液体冷冻而失效。
周玉莲提醒,药品的保存环境并非只有冷藏一种。而且家用的冰箱有直冷式和风冷无霜式两种,两者的湿度差别较大。直冷式冰箱的冷藏室湿度可达到85%,不适合需要干燥保存的药品。如果药品说明上注明需要干燥保存的药品,如酵母片、复方甘草片、肝浸膏片、含碘喉片、维生素B片、颠茄片以及各种胶囊和糖衣片遇湿容易变性;三溴片受潮后会液化;阿斯匹林、淀粉酶、胰酶等片剂吸潮易变质,都不要放进冰箱,放在家中避光、阴凉处即可。
编辑: 孙苏静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