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5日下午,亚洲美学创思会“风物中国说”来到南京,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的首席商务官林少波,在西善桥街道岱山片区的初见书房,从盐水鸭的历史说起,梳理了南京千年的演变与城市的性格。
今年9月,入选中国最美书店的初见书房在南京最大保障房片区岱善润福城正式开业,这里除了优雅的环境和丰富的藏书,定期举行的文化活动也是初见书房最大的特点。15日,在盐水鸭鲜美的味道中,初见书房开启了亚洲美学创思会第十四回风物中国说——一只盐水鸭,一座金陵城。
既然南京的王朝都短命,为何还定都这里?南京不断的地名更迭,到底隐藏了中国人的什么情怀?盐水鸭与南京人的性格有什么契合性?……讲座中,林少波从一只鸭子讲起,将南京城的历史娓娓道来。南京人吃鸭子的故事由来已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筑地养鸭”的记载。“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网络段子手也知道鸭子对于南京人的重要性。据统计,“鸭都”南京一年要吃掉一亿只以上的鸭子,其中光是盐水鸭就有4000万只。林少波从“盐”(两淮盐商文化)、“水”(南京秦淮河)、“鸭”(南京地道美食)三个维度解析南京的城市文化,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林少波精彩幽默的讲座,配合初见书房浓厚的人文氛围,给在座近百名岱山百姓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开业一个多月,融合多种业态的“初见知旅共同体”,已经成为岱山片区的一张新名片。
交汇点记者 盛文虎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