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以微博直播形式开展城市治理公众委员进街区活动,向全市直播活动现场,30分钟微博点击量达到11.1万次,直播回看视频曝光量突破38.8万次。2月27日上午,在参加南京城市治理圆桌论坛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对这种形式新颖的城市治理参与方法点赞。
2013年3月1日《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以下简称《治理条例》)正式实施,南京成为全国首个城市治理地方立法的城市。作为该条例的起草专家,莫于川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公众参与是实现城市治理法制目标的必由之路”。
《治理条例》实施后,由南京市政府及其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市民代表、社会组织等公众委员共同组成的城市治理委员会成立,并明确了作为城市治理议事机构的具体构成和议事形式,公众委员作为城市居民的代表从此前管理意义上的“被管理者”转变为城市治理决策的参与者。
2018年,南京市红庙街巷整治获得成效,这个南京传统文化和美食的聚集地,从乱象丛生的街巷摇身一变成为美食集聚、文化荟萃的南京新地标。促成这一转变的正是南京城市治理委员会的一个关于解决油烟扰民的决议。
据南京市城管局公众联络处处长刘晓丽介绍,南京城市治理委员会的公众委员面向社会招募,至今已产生两届、每届45名,委员们来自各行各业,专家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和市民代表各占三分之一,有专家、律师、行业协会代表、业委会负责人、媒体记者等。履职过程中,除了针对南京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大量走访调研,最终形成决议并执行监督外,还参加市级各类政策出台前的评估、质询、听证、评审、采访、座谈等,成为参与行政程序建设的有力组成,也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探索了工作模式。
“城市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莫于川认为南京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的探索非常有借鉴意义。他说:“只有将广大市民和社会组织看作政府机关的合作伙伴,看作城市管理执法事务的利益相关者,畅通其利益表达途径,尊重其意见和建议,创造条件、创新机制,确保广大市民能够便利地参与到城市治理过程中,使得广大市民多多受益,其法定权利切实得到实现,城市治理法制目标才能实现,真正建立起城市命运共同体。”
交汇点见习记者 胡安静
编辑: 顾志铭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好!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