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办中的梅花节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梅花山山上山下,都是赏花的人潮。很多人还不知道,梅花山下面还藏着一位枭雄的陵墓——孙权墓。孙权为何会葬在梅花山,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52年,孙权病故后,葬“蒋陵”。蒋陵即蒋山之陵,蒋山就是钟山,也就是紫金山。由于受当时丧葬之风的影响,孙权没有以帝王之威,行厚葬之道。而是直接利用钟山余脉挖穴建墓,灵柩入殓后再填平,地面少有标志,再历经久远岁月,地面就无痕迹可寻了。
唐朝许嵩《建康实录》载“神凤元年(即太元二年)夏四月乙未(孙权)崩于内殿……秋八月,葬蒋陵,今县东北十五里钟山之阳”。南宋《六朝事迹编类》称:“今蒋庙相对向西,有曰孙陵冈,是为蒋陵。”也就是说,钟山之阳的孙陵冈也就是孙权陵墓所在。而今天的梅花山,历史上曾称为吴王坟、孙陵岗,应该就是历史文献所指的孙权陵墓。
十几年前,中山陵园管理局曾联合相关部门,利用现代精密磁测技术(GPM)勘探到“博爱阁”南侧地下有巨大的洞石墓穴,呈“甲”字形状分布,甬道向西长约30米,从山脚一直向山顶处延伸。专家们推测,这一墓穴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孙权陵。
孙权是葬于南京的第一位帝王,同时也是葬于钟山的第一位帝王,他开启了此后历代定都南京的帝王或政治家倾情钟山作为陵址的先河。
相传,明初朱元璋为自己建造孝陵,修建地宫,地点选在了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主持建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李新奉朱元璋的命令把附近所有建筑的迁移别处,而孙权陵墓也在这一范围内。如何对待这位三国英豪的墓,李新犯了难,他就迁移孙权陵墓的问题向朱元璋请示。
朱元璋笑着说,孙权在三国时,也是一位英雄,他就的墓留下来,“让他给我看大门吧”!就这样,李新仅将孙权陵墓前的一对石麒麟迁往别处,而孙权陵墓的地下空间得以保存下来了。
据史料记载,孙权陵内还合葬有其妻步夫人,附近则有其子宣明太子孙登的陪葬墓。
步夫人与吴丞相步骘同族。东汉末年,她与母亲迁徙到庐江,后东渡长江,因貌美而得以嫁给孙权。步夫人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名鲁班,字大虎;次女名鲁育,字小虎。步夫人性情和婉而不妒忌,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得到了孙权的宠爱。后来孙权称帝,想让步夫人当皇后,而群臣以其无子为由劝立太子孙登之母徐夫人为皇后,孙权并没有答应。就这样十几年过去,孙权一直没有正式册封皇后,但是宫内皆称步夫人为皇后。
公元240年,步夫人去世,被追封为皇后,后与孙权合葬于蒋陵。南朝梁时何逊诗曰:“孙陵岗下路逡巡,霸气荒凉古水滨。三国旌旗吴大帝,六宫玺绶步夫人。”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孙权墓并不在梅花山,而是在“钟山之阳”的大金门附近。大金门,位于下马坊西北755米,为明孝陵第一道正南大门(这同样吻合朱元璋“请孙权守大门”的传说),说得再形象一点,就是位于卫岗附近。这种观点举出清代学者陈文述在《秣陵集》中的记述:“自朝阳门(今中山门)至麒麟门,相距二十里凡十三冈,第三即孙陵冈也”。这段话是说,从中山门到麒麟门,差不多20华里,有十三座山冈,其中第三个山冈,就是孙陵冈。孙陵冈就是孙权墓所在地。民国年间编纂的《首都志》(叶楚伧,柳诒徵修 王焕镳纂)也说:“自中山门至麒麟门路,俗曰九冈十八凹,第三即孙陵也。”和陈文述的表述一样的。
这种观点认为,陈文述所说的中山门到麒麟门的那条路,大致相同于现在从中山门通向马群的那条路,也就是老宁杭公路,而梅花山并不在这条路上。出中山门的第三冈,很可能是大金门附近的卫岗一带。
紫金山记者 于峰
编辑: 廉昕朦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