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24日,《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向社会公众揭开面纱——在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出并通过网络发布草案内容。草案“公众意见征询”活动,将持续一个月。南京市规划局表示,欢迎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描述自己对南京发展的期许和愿景。
城市总体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总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和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2035年,南京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愿景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
围绕这8个字,南京“2035总规”草案从区域、空间、产业、文化、品质等5个方面出发,谋划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
从区域看,南京“2035总规”以城市中心功能提升为主线,一方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发挥 “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城市的作用;另一方面,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小时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将“宁镇扬”打造成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先导示范区。
从空间看,“南京2035总规”严守生态发展底线,更加强化对“山、水、林、田、湖”自然资源的系统保护,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与城镇开发边界;坚持全域统筹,明确“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市域空间格局,即中部都市区继续坚持“多心开敞、轴向组团”,而城镇空间构建“一主、一新、三副城、九新城”的城镇体系;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将长江南京段建成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和人文景观带。
从产业看,“南京2035总规” 以创新名城为目标,提出建设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科教与人才中心。具体包括:强化创新产业集群,重点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积极推动全域创新,实施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战略,在南京全域形成“一圈、双核、三城、多园”的创新功能布局;在老城内培育科技硅巷,并以交通、绿地等廊道联动高校院所、科研机构、高新园区及周边社区。
从文化看,“南京2035总规”坚持全面、整体、积极保护的原则,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保护古都整体格局和“襟江带湖、山水相依、龙盘虎踞”的名城山水形胜,保持老城“近墙低、远墙高,周边低、中心高,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形态。同时,建设国家文化高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世界体育名城和国际政府活动中心,进一步彰显南京佛教文化、民国文化、科教文化、江南文化、国际文化等深厚底蕴。
从品质看,“南京2035总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供给质量: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健全面向全年龄段、全人群、全要素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包容多样的住房保障,2035年规划新增城镇住房约240万套;构建便捷可达、多层次的城乡社区生活圈,在城市按步行10分钟可达划定居住社区、按步行5分钟可达划定基层社区,在乡村构建“新市镇、一级新社区、二级新社区”的公共设施配套体系;构建市域快线、城区干线、中运量轨道3个层次的轨交线网;构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3级游憩绿地体系,实现建成区4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及公共空间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95%以上。
社会公众可填写南京市规划局网站上的公众意见征询表(邮寄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高家酒馆15号南京市规划局408室,邮编:210029,请注明“市民公众意见征询”),也可以通过 “南京规划”微博、微信,电子邮件:njgh2018@sina.com,工作电话:025-84733806(工作日9:00-12:00,14:00-17:00)等渠道反馈意见建议。
南京规划部门表示,一定认真梳理、归纳每一条公众意见,并将其作为“南京2035总规”补充和深化的依据。
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链接】
南京是一座有着百年现代城市规划史的城市,从1927年的《首都计划》到改革开放后编制的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为南京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南京市规划局成立后,立即着手“补课”——编制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是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第一部得到国家正式批准的、具有法规性的城市总体规划。
1990年,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南京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城市总体布局。《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充分体现山、水、城、林相融的城市环境特色。
2001年,南京对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形成《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2001年调整版)。该版总体规划提出“多中心、开敞式、组团式”的空间发展理念。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拥江发展”,从聚焦秦淮河到放眼扬子江,为江北国家级新区的批准与设立奠定基础。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