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清明追思时节,最应缅怀的便是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青年的领袖和导师,也是“常州三杰”之一。4月4日,记者寻访常州三杰革命足迹,来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访恽代英烈士后代。
恽代英原籍江苏武进,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创办并主编《中国青年》,兼任上海大学教授,也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被列入“常州三杰”。周恩来总理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今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恽代英烈士牺牲90周年。2001年12月20日,恽代英烈士墓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落成,上海是恽代英一生中主要工作过的地方,龙华烈士陵园陈列了他光辉一生的事迹材料。
在龙华烈士陵园,恽代英后人——恽梅随着园中庄重而肃穆缅怀曲声,手捧菊花走向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在清明祭扫英烈现场,恽梅饱含深情地诵读了《狱中诗》。
1930年恽代英在从事工人运动时被捕,曾被关押在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后被押送至南京江东门外国民党的“中央军人监狱”。这首《狱中诗》便是恽代英所作,被周恩来亲笔题写展于陵园碑亭中还勒石。
在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的监狱中,恽梅回忆起恽代英被捕的故事:“当时是在老怡和纱厂的附近,正巧碰到‘抄靶子’的,因为爷爷手里拿着传单,身上带着钢笔,对方觉得他可疑,就把他抓了进去。”被捕之后,恽代英化名王作林,声称自己是从武昌来上海找工作的失业工人,始终未暴露身份,在龙华监狱中,他坚持用演讲和文字继续革命工作。1931年4月,恽代英的身份暴露,国民党许以高官厚禄劝说他放弃革命,但恽代英并未因此放弃信仰,于南京英勇就义。
忆往昔,青年恽代英敢于斗争,舍小我为大我;看今朝,恽代英精神在常州代代相传。
在恽代英的家乡常州,人们也通过不同的方式缅怀恽代英烈士。4月2日,常州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孟河镇恽代英广场举行向敬献花篮仪式,在深情的《献花曲》中,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新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敏,新北区区政协主席薛建南等,迈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瞻仰恽代英同志的雕像,感受恽代英革命气概,表达对恽代英烈士深切追思与崇高敬意。在常州小河中心小学恽代英主题馆、恽代英纪念陈列室也开展了学习弘扬烈士精神,重温红色初心活动,铭记革命历史,赓续“常州三杰”精神血脉,让红色历史与红色精神走到广场,走进每个人心中。
恽梅告诉记者,“当时奶奶到南京狱中,看到患有肺结核的爷爷,虽然身体很瘦弱,但是依然对革命的信念很坚定。奶奶把父亲的照片给他看了,爷爷对奶奶说,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不管再苦再累,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好,他是革命的希望。”这是恽梅从父辈那里听到印象最为深刻的故事。恽梅的父亲恽希仲在世时曾任上海航天局雷达微波天线单机和系统总体高级设计师,从恽梅小时候起,恽希仲每年清明都会带着家人到龙华烈士陵园祭扫。恽梅回忆说,父亲恽希仲会久久地站在恽代英烈士墓前擦拭墓碑,告诉她,恽代英的理想信念是激励他不懈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精神力量。父亲恽希仲去世后,恽梅至今还保留清明祭扫烈士墓的家族传统。
通过镜头,恽梅诵读了一段恽代英写的文字:“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她亲切地称呼恽代英家乡——常州的小朋友为“小龙娃们”,她希望常州的小龙娃们能继续传承为民族崛起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一片丹心,发扬新一代对崇高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和追求。
恽代英烈士,我们来看望您,在抚今追昔中,铭记英烈精神,更加坚定的向未来进发!今日之中国,正如您所愿;未来之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定能实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田博
编辑: 田博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