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3月1日一早,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值班电话响起,一名群众大额取款,希望警方能陪同护送。搁下电话,两名民警赶往银行全程护送,直至当事人安全回到家中。返回大队,值班员将这次护送任务记在了“为民服务登记簿”上。
这支巡特警大队,是扬州市第一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整整20年,这支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的队伍,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从未间断过对群众的帮助,所做的一件件好事,记满了20本“为民服务登记簿”。
为民服务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巡特警大队是在交巡警三中队的基础上成立的,早在1998年交巡警三中队组建不久,中队便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大队每个党员干部、民警、辅警每月分别捐款30元、20元、5元,每年筹集17000元作为“爱心基金”,同时,大队获得的各项奖金也纳入“爱心基金”。
丈夫因公牺牲后,警嫂张桂荣在大队当辅警,既要照顾公婆,又要抚养儿女,一人独撑家庭,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每次捐款救助活动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15年,张桂荣当选全国“好警嫂”,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张桂荣把获得的10000元奖金捐给了“爱心基金会”。她说:“女儿、儿子都已经工作了,最困难的日子过去了,我应该把这笔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基金”成立以来,累计筹款65万元,资助失学儿童、重病患者、贫困家庭170多人。
今年元宵节,晚上八点多,正在岗亭执勤的民警颜凯收获一份感动,吃上了热乎乎的汤圆。给他送汤圆的是大队帮扶多年的贫困学童小可欣。小姑娘来自单亲家庭,和妈妈相依为命。自从巡特警大队与她结对帮扶后,六年来,小可欣的学习、生活有了保障,成了品学兼优的孩子。元宵节晚上,她想到了还在执勤的巡特警叔叔,于是和妈妈将汤圆送进了岗亭。
和小可欣一样,沐浴着该大队温情长大的,还有曾经是弃婴的小冰洁。正是民警及时发现她被遗弃在路边,筹钱帮她治好了先天性心脏病,并一路资助她求学、成长。如今小冰洁已经21岁了,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常说,巡特警的叔叔阿姨们就是她的“第二父母”。
翻开20本“为民服务簿”,上面清晰记下了巡特警大队每一次为民服务的内容,这是一个20年不变的老规矩,变化的,只有“为民服务簿”的厚度。
“小事连民心,不会解决百姓关心的小事,就不会办大事,也办不成大事。”这些年来,大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上演一个又一个“雷锋故事”。
去年10月,某企业厂长吴某来大队求助,当天其将价值2万元的模具样品遗忘在出租车上,因而无法与客户签订30多万元的合同。大队接报后,通过多方查找,找到出租车车牌号码,并通过出租车公司联系司机,及时帮吴某找回样品,顺利与客户签署合同。
“每当一件好事做完后,值班员都会将事情经过记录下来,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干警能够持之以恒。”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陈永祥说,大队还有一个好人好事公示栏,优秀的“雷锋”民警事迹会及时张贴在公示栏中,以此培育大队的荣誉氛围,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
此外,大队把学雷锋作为队伍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工程,每月评选出一名“学雷锋标兵”,给予精神奖励,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依据。在建立考核机制保障学雷锋活动的同时,大队向社会公开作出10项承诺:为大额存取款的单位或个人免费护送;全力帮助走失或离家出走人员家庭寻找亲人;帮群众寻找失物;为突发故障的外地车车主联系维修人员到现场服务;为办婚宴的家庭守家护院;为忘拔电动车、机动车钥匙的车主代保管钥匙等。
老人走失、贵重物品落在出租车上……如今江都城区的群众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巡特警大队。20年来,大队“为民服务簿”已经记了20本,记录好事2496件。
通讯员 裴雨 黄志国 玉峰 实习生 赵越 李鑫津 交汇点记者 李源
编辑: 张红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
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