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由白俄罗斯国家文化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南京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白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承办。
开幕式上,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国庆致辞,他在致辞中首先说了这样一番话——
昨天,我和我的同事驱车60多公里,到明斯克远郊去凭吊哈丁村大屠杀遗址,那里如今是一派和平宁静安详,但时隔30秒不断响起的阵阵钟声,那尊让人心灵震撼的雕塑,那一排排无声的墓碑,那一朵朵在风中摇曳的艳丽小花在警醒人们这里有二战的残酷记忆,70多年前哈丁村26户149人被德国法西斯,用残忍的手段剥夺了鲜活的生命,70多年前千年古城明斯克被拦腰斩断,几乎被夷为废墟,70多年前在那场法西斯燃起的战火中至少有230多万白俄罗斯人牺牲了生命。
和美丽的明斯克一样,中国南京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风景秀丽的城市,也同样有着非常令人悲伤的一段历史记忆。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61个国家和地区,20来亿人口被卷入战争。到处是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人类遭到空前浩劫,人权被无情践踏。
不约而同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也深有感触地提到哈丁村——开幕式当天,白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馆长史利亚赫金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分别代表两馆签署了友好协议书,双方约定今后将保持人员往来,继续开展合作。
张建军馆长说:
中白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两国在二战时均遭受侵略者的屠杀。在哈丁村屠杀遗址上,有一座大型雕塑,名为《不屈的人》,表现了一位年迈的父亲双手托着死去的儿子。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雕塑广场前,也有一座大型雕塑,名为《家破人亡》,表现了一位母亲怀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的情景。战争带给人民的伤痛,莫过于一个个完整的家庭被毁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扼杀。纪念馆的重要使命便是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历史,让真实的历史为更多人读懂。
那么,他们所说的哈丁村到底什么样?它在二战中到底遭受了怎样的涂炭?请跟随新华日报·交汇点·JiangsuNow记者去看一看。
从明斯克驱车60公里,就来到哈丁村,的确,蓝天白云白桦树成林,尽管风很大,但是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不知名的小花点缀路边,生命力强大而安静。
这使人很难想象,70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43年3月22日,德国法西斯把全村26户人家、149口人全部赶进家中,然后用火焰喷射器把他们活活烧死,无一幸免。为了让世世代代的白俄罗斯人永远牢记这场灾难,1969年在原哈丁村遗址上建成了纪念雕塑群。
进入松林环拥的哈丁村遗址,一座黑色大理石雕塑《不屈的人》赫然耸立在人们眼前,与四周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一位饱经苍桑的老人双手托着他尚未咽气的孩子,脸上既显露着难以抑制的痛苦与悲愤,又透射出刚毅不屈的抗争精神。雕像四周的草地上,整齐排列着186个墓碑,代表二战期间被法西斯毁灭的186个白俄罗斯村庄。在那场战争中,共有230万白俄罗斯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叮叮叮!这钟声难以忘记!每隔30秒钟就响起的钟声扣人心弦、震人肺腑,这哈丁村的钟声!哈丁村在那场浩劫中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如今,在每一间农舍的废墟上,都竖立着一个数米高的钟架。每隔30秒钟,架上的铜钟便自动敲响,低沉的钟声在宽阔的田野上回荡。天越蓝、阳光越明媚,这钟声盘旋在耳边就越悲恸,这省世的况味就更深刻!
而这,使人联想到史实展的“12秒”互动装置,它寓意深刻,每12秒一滴水滴下来,寓意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公民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遇难的史实。这12秒的“生命逝去”的提醒和警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有。每每参观者伫立,都不敢去看他们的脸,一定是热泪盈眶或满目痛楚。
南京大屠杀每隔“12秒”的生命逝去和“30秒”回旋的哈丁村的钟声!每天、每时、每刻、每分都在提醒着人们:绝不能忘记过去!记住历史不是记住仇恨,而是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捍卫世代和平!
雕塑一旁的阵亡将士公墓墓碑上,用俄文和白俄罗斯文两种文字镌刻着死难者留给生者的话:
“请善良的人们记住,我们热爱生命、祖国和亲爱的你们。我们被活活烧死了。我们请求所有人:将悲痛化为勇敢和力量,为了这个世界永久的和平与安宁,为了无论何时何地再也不会有人被烧死。”
石碑的另一侧,也同样刻着一行文字,那是生者对亡灵的回应:
“你们是我们的亲人。在你们的面前,人们悲伤地低下头颅。在黑暗的灾难日子里,你们接受了死亡,没有向法西斯杀人犯屈服。但你们对祖国强烈的爱永存。人们对你们的思念将如大地和太阳一样永恒。”
6月明斯克的太阳,热烈而坚定。阳光里,匆匆离开哈丁村,赶到开幕的《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现场。理解了哈丁村的钟声,就更加能够对白俄罗斯人民理解欢迎这次展览的“共情”有更深的体悟。
白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馆长史利亚赫金6月5日下午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JiangsuNow记者采访时所说:
非常感谢《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这将促进两国人民对二战历史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彼此的了解,不忘记历史,把记忆存留下来,是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推动世界和平。今年10月下旬,白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还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白俄罗斯领土上的反法西(1941-1944)》展览,共同促进二战史在国际上的传播。
百闻不如一见,这样的见到、沟通与共情,在来到哈丁村之后,也在明斯克的民众见到《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之后。
让我们永远记得哈丁村的钟声,永远记得南京城曾经每隔12秒就逝去的无辜生命,就像记住所有战争给予人类的创伤和人性的泯灭,唯有深刻记取、深刻反省,才可以开创美好的未来。
出品
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JiangsuNow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新华日报·交汇点·JiangsuNow记者:沈峥嵘
摄影:李洋
剪辑:卫鑫
制图:郑玲玲
编辑:刘浏
编辑: 朱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