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赤裸着上身,身形瘦小,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楼梯上;他缠着腰带,戴着眼镜,便宜的那种;他低头研读手抄本,身旁矗立着纺纱机,看起来和他一样并不健硕。这是“圣雄”甘地留在印度民众心中的形象,丘吉尔认为这个老头儿简直就是一个苦行僧。《时代》周刊则如此评价甘地:他是理想主义的、诡辩的和有坚强决断力的狂想家;他是圣徒,更是长袖善舞的政客。149年前的今天,印度国父甘地出生。“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原意是“伟大的灵魂”,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甘地一生提倡“非暴力”,证明了信仰与精神的力量。甘地为印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方式,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无畏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带领着印度人民打碎殖民枷锁,重获自由和独立。2007年6月15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今后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这是属于“今天”——10月2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4年10月2日
江苏表彰全省残奥健儿
2004年10月2日,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残奥健儿庆功表彰大会。在此前结束的第十二届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江苏健儿共有13人次获金牌,3人获银牌,3人获铜牌。
2003年10月2日
江苏公布县(市)综合实力排名
2003年10月2日,江苏省信息中心公布县(市)综合实力排名,前十位是: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江阴、吴江、宜兴、扬中、金坛、溧阳。其中,昆山的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和发展潜力指数均列全省各县(市)之首。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4年10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允许地方举债
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规范举债。同时要求债务限额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1991年10月2日
香港科技大学落成开学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军便分批撤走,部分军营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马军营(Kohima Camp)兴建香港科技大学。1991年10月2日,香港科技大学落成并开学。首批就读的学生共700名,主要来自香港,100多名教师则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内地和台湾省。
1941年10月2日
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前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阅兵式,然后直接开赴前线。
1941年10月2日,德军统帅部集中了苏德战场上38%的步兵和64%的坦克,共53个步兵师、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大举进攻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开始。当时,希特勒曾严令德军必须在10月12日攻占莫斯科,并扬言要在莫斯科红场上检阅德国军队。宣传部长戈培尔下令德国各报留出10月12日的头条位置来登载这一消息。
到10月底的时候,德军总共只挺进了200多公里。十月革命节的庆祝活动,苏联照常进行,在红场上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等仍然检阅了数十万红军战士的阅兵式。12月6日,苏联红军在朱可夫指挥下开始大规模反攻,德军虽然作了顽强的抵抗,但是,最后还是不得不向西撤退了150公里到300公里。在这次反击战中,德军损失惨重,共损失兵力50多万人,坦克1300百辆,火炮2500门。这是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遇到的第一次大败仗,希特勒的军事部署从此被完全打乱。
1937年10月2日
国共达成协定,组建新四军
1937年10月2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边界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兼政治委员。蒋介石认可“新四军”,是因为他任总司令的北伐军中有个第四军,叶挺当时担任第四军直属独立团团长。毛泽东认可“新四军”,是因为他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个军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1879年10月2日
崇厚擅自签订《里瓦几亚条约》
1879年10月2日,清钦差大臣崇厚在沙俄胁迫下,于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与沙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即《中俄伊犁条约》,又称《崇厚条约》)。
按照这个条约,伊犁西境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以及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斋桑湖以东土地全划归沙俄。由于国内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崇厚误国,清政府未批准该条约,并将崇厚革职。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在圣彼得堡重新签订《中俄伊犁条约》,部分取消原约的割地规定。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890年10月2日
李达出生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零陵岚角山镇(今属永州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编《共产党》月刊。中共一大被选为宣传主任。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哲学学会会长、中共八大代表、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等职。著有《社会学大纲》《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等。
1966年8月24日,李达遭受批斗后在医院病逝。1980年1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中共湖北省委的决定,为李达平反昭雪,恢复党籍。
1869年10月2日
“印度国父”甘地出生
他赤裸着上身,身形瘦小,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楼梯上;他缠着腰带,戴着眼镜,便宜的那种;他低头研读手抄本,身旁矗立着纺纱机,看起来和他一样并不健硕。这是“圣雄”甘地留在印度民众心中的形象。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原意“伟大的灵魂”,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二战之后,甘地希望印度能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最后,为了印度独立,甘地接受了让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独立的方案。不过,政权交接当日,甘地没有出席庆祝印度独立的仪式。
有民众不满印巴分治法案,拒绝甘地倡导的非暴力哲学。1948年1月30日,“圣雄”甘地在参与祈祷会时,被印度教狂热分子南度拉姆•高德西枪杀。在随后的审判中,南度拉姆•高德西宣称:“开枪之前,我真心祝福他,并向他恭敬鞠躬。”
一声令下印度瘫痪
1930年5月的一天,甘地半裸着身子,24天步行385公里,来到孟买以北丹迪地区,号召村民举行和平示威,反对英国统治者。甘地事先通知了印度总督,声明自己故意犯法,准备从海滨弄点干盐。“印度人不得制盐”,这是英政府的垄断业务。
在警察到场之前,甘地发动了大游行。警察到之后,甘地和群众们忍受着鞭打,继续游行,直到倒在地上不能爬起。这就是当时震惊全球的印度盐场示威游行大屠杀,这成了印度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甘地不设办事处,旗下未有一将一兵。不过,只要他一声令下,民众群起响应,印度迅即瘫痪。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到文明不服从运动,一切均采取和平的非暴力精神。这一年,他被《时代》授予年度人物。
早婚男孩成为律师
甘地曾是早婚男孩,然而英国剑桥大学的留学经历、以及早年在南非的反歧视斗争,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律师,最终成为民族解放运动领袖。他的非暴力精神还要追溯至南非的一次屈辱经历。
从剑桥大学毕业,成为律师后,一家公司邀请甘地前往南非办理一项诉讼案。该公司为其购买了前往南非联邦行政首府普列多利亚的头等座火车票。火车抵达首站彼得玛利兹堡时,有一位欧洲白人走进甘地所在的车厢包房,一见有色人种,就怒气冲冲喊来车长,责问为何让他与“臭苦力”同车厢。由于甘地不肯前往行李车厢就座,随即被驱逐下车。甘地说,这是“我生平从未受过的侮辱,我的积极非暴力行动就从这一天开始。”
《时代》如此评价甘地:他是理想主义的、诡辩的和有坚强决断力的狂想家;他是圣徒,更是长袖善舞的政客。
好友看着他倒下
在印度独立后,为消除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弥合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甘地奔走呼号,以绝食警醒人们和平共处。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身亡。当时,身边仅有一双木底鞋、一本《薄伽梵歌》、一副假牙和一副损坏了的铁框眼镜。
曾是《印度斯坦时报》记者的白密亚记得,在没有手机和24小时新闻频道的年代,“甘地遭枪击身亡”的这条新闻如同野火烧遍整个印度大地。当时年仅23岁的他,全程跟踪报道了甘地遇刺事件。
白密亚回忆说:“那年冬天冷得很,我当时正为《印度斯坦时报》工作。起初,全印度广播电台扣下了这条新闻,暂时不予播发,他们担心那会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应。不到几分钟,甘地遭枪击身亡的消息就出现在我们办公室的电传打字机上。”
帕特尔曾是甘地的好友,他目睹了整个枪击过程,他眼睁睁看着好友倒下。帕特尔回忆说:“我们将甘地抬到他常常坐着祈祷的地方,南度拉姆•高德西身处人群中,他从近处开枪。当我意识到这个突发事件时,我震惊,随后感到一阵眩晕。比尔拉宅子的园丁反应很快,在高德西准备逃离之前,将其制服。”
帕特尔说:“甘地企盼我们每一个人和平生活。”白密亚认为,“甘地之死是对印度公共和谐理念的重申。”
1803年10月2日
“美国革命之父”亚当斯逝世
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美国革命家、政治家,马萨诸塞州人。1722年9月27日生于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历史上促使美国独立有三个有名的事件:一是反抗《食糖法》《印花税法》和《汤森法》;二是“波士顿惨案”;三是“波士顿茶叶案”。这一切都是塞缪尔•亚当斯一手组织策划的,所以在美国人心中他是“美国革命之父”。
1774年,在马萨诸塞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号召下,除乔治亚州以外的12个北美殖民地的56名代表于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会议之后,在塞缪尔•亚当斯和约翰•汉考克的策动下,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和康科德的马塞诸塞民兵和英军发生了武装冲突,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爆发。
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宣布以武力反抗英国。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签署《独立宣言》,56名代表在《独立宣言》上签字,这些人都被称为“美国国父”,塞缪尔•亚当斯也是其中之一。
1794年至1797年,塞缪尔•亚当斯任马萨诸塞州州长,1803年10月2日在波士顿逝世。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
交汇点记者 肖雷 综合整理
编辑: 胡安静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