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世界传统医药日。
1991年10月22日,42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上,一致决定将大会开幕日定为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并写进《北京宣言》。世界传统医药日的诞生,不仅让西方传统医学在我国得到传播,也让中国传统医学进一步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中医传统将人的体质分为9大类型,你是哪一种?
走进历史上的今天——
他是一代儒将,却多次在重大历史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毛主席赞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弥留之际最想见到的也是他。他,就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32年前的今天,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缅怀!
他是著名新闻学家、中国新闻史学拓荒者,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是江苏省新闻界最高奖。他,就是新闻届泰斗戈公振。83年前的今天,年仅45岁的戈公振因盲肠炎入院治疗,却再也没能走出医院,死因至今成谜。
这都是属于“今天”——10月22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5年10月22日
首届全国航空运动会在南通开幕
13年前的今天,首届全国航空运动会在南通兴东机场开幕,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举办的项目最全、规模最大、器材和人数最多、运动水平最高的全国综合性航空体育盛会,共设有轻型飞机、飞机跳伞、热气球、航空模型、动力悬挂、动力伞6个比赛项目,共设79枚金牌。
2003年10月22日
江苏15市县入选百强之列
2003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排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前百名的县市,江苏有15个市县名列其中,依次是:昆山市、张家港市、江阴市、常熟市、太仓市、吴江市、武进区、宜兴市、扬中市、丹阳市、金坛市、靖江市、海门市、溧阳市、通州市。
1995年10月22日
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南京举行
全国城市运动会是仅次于全国运动会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于1995年10月22日在南京举行,此次城运会首次把城市运动会与青少年运动会合并举行,在城运史上规模空前。参加本届城运会的共有49支代表队,3344名运动员。比赛中共有4人10次超6项世界青年纪录,8人10次超5项亚洲纪录,16人26次超19项青年纪录。
1992年10月22日
江苏省煤炭批发市场获批成立
26年前的今天,江苏、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批复,同意建立江苏省煤炭批发市场,由江苏省物资局和山西省煤炭运销公司联合主办。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尼日利亚发生空难117人丧生
2005年10月22日,尼日利亚Bellview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客机在从拉各斯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117人全部遇难。
2001年10月22日
中国足球彩票正式发售
中国足球彩票是中国体育彩票的一种,由中国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负责发行、管理。2001年10月22日上午,中国足球彩票首发式在北京正式开始,中国第一张足球彩票由此诞生了。
1999年10月22日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
1999年10月22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在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
1994年10月22日
轰动京城的反贪展览开幕
1994年10月22日,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首都检察机关惩治贪污贿赂犯罪展览”牵动人心。展览会由决策篇、警示篇、正气篇、呼唤篇4部分组成。它们昭示了党和国家惩治贪污、反对腐败的决心;揭露了贪污贿赂犯罪分子鲸吞国家和人民财产的触目惊心的罪行和他们的可耻下场,震慑了罪犯,敲响了警钟,展览会本身就是正气篇和呼唤篇生动的一页。
1936年10月22日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82年前的今天,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三支红军会合时虽不足3万人,但他们是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宝贵精华。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11年10月22日
同盟会湖南分会发动辛亥长沙起义
1911年10月22日,武昌首义成功后,同盟会湖南分会发动起义,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湖南都督府,并成立参议院和军政府。从此,清王朝在湖南26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了。由于1911年是辛亥年,所以此次起义叫辛亥长沙起义。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986年10月22日
叶剑英元帅逝世
叶剑英1897年出生在广东梅县,曾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后在黄埔军校任过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开国元帅,叶剑英曾被毛主席称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如此评价,足以看出毛主席对叶剑英的信任和看重。
纵观叶剑英的一生,他曾多次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做出重大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次。
叶剑英很早就跟着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深受赏识与器重,在1922年陈炯明叛乱时,正是叶剑英不畏艰险,亲自护驾,才确保了孙中山的人身安全。孙中山决定筹建黄埔军校时,叶剑英也被委以重职,为黄埔军校的创办与发展出力甚多,他在黄埔师生中威望极高。也正因如此,当周恩来让他主持统战工作时,他在国统区也能如鱼得水,无人敢动分毫。
蒋介石对叶剑英也极为器重和信任,叶剑英甚至可以佩戴短剑和枪进入他的卧室。而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叶剑英毅然选择了反蒋。
因叶剑英身份特殊,他的起义在国民党军中影响极大,很多有志之士也都跟着他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蒋介石得知他率部起义,也极为愤怒,当天就宣布将他永远开除党籍,并悬赏重金通缉。不过,蒋介石虽然恨叶剑英反叛,但对他却仍然颇为赏识,曾向亲信交代,不能杀他。
叶帅的第二次重大选择,是在1935年。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极大地增强了红军的实力。然而,这个时候,张国焘却生了二心,企图夺取红军的总指挥权。夺权失败后,张国焘又企图分裂中央,密电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率军南下,与中央红军分道扬镳。如果张国焘的阴谋得逞,对红军的打击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心细如发的叶剑英时刻都在注意他们的动向。
一天下午,张国焘等人正在开会,叶剑英通过情报人员得到了那封密电,然后不动声色,借上厕所之机离开会场。一出了会场,叶剑英立刻跳上马,向中央驻地飞奔,将密电送给了毛主席。然后,又飞马回来,继续开会,会场的人都还蒙在鼓里。
正是因为叶剑英送来的这封密电,党中央才及时发觉了张国焘的阴谋,并迅速做出反应,打破了张国焘的阴谋。后来,毛主席曾在一次大会上表扬说:“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叶剑英的第三次重大选择,则是在1976年。当时,他站了出来,力挺邓小平复出,这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当时,中央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
1985年10月22日
开国上将许世友逝世
许世友上将是新中国将帅中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战斗的一生里,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毛主席曾评“南有粟裕,北有许世友。”
出生贫苦的许世友,曾在少林寺当过武僧。抗战时期,许世友曾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司令员。之后又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共和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许世友系中国唯一一位武僧出身的高级将领。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时年81岁。因其“生前尽忠,死后尽孝”的人生夙愿,许世友被葬于家乡母亲的坟旁,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位被土葬的开国上将。
1975年10月22日
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去世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对历史有其独到的眼光,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由于他的伯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专门研究经济发展史,也叫阿诺德·汤因比,为了区分两者,人们通常都称呼二人的全名,以免混淆。
43年前的今天,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去世,享年86岁,遗体安葬在英格兰北约克郡的特林顿墓园。
1935年10月22日
戈公振逝世
清光绪十六年(1890),戈公振出生在江苏东台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自幼聪慧,进入当地唯一的高等学堂读书,毕业考试名列榜首,此后全凭自学,走上成才之路,包括自学法语、德语、日语等。
提起戈公振大名,当今知道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1924年春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上海。那晚,上海名人在功德林素菜馆宴请泰戈尔,出席宴会的都是各界精英的代表人物,文学界是徐志摩、美术界是刘海粟,新闻界就是戈公振,其地位名气可见一斑。
戈公振最初在《东台日报》工作,后到上海从事报纸编辑和新闻工作,升至《时报》总编,工作了15年,又到《申报》工作3年。1921年11月,戈公振等人发起成立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戈公振为负责人之一。
戈公振终生献身于中国新闻事业,对报纸的革新做了大量工作,他首创《图画时报》和《申报星期画报》,为中国画报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他还专心致志研究新闻学,撰写了《新闻学撮要》和《中国报学史》(中国第一部新闻史专著)等书,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学先驱。其中《中国报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初版后多次重印,日本学者将该书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
1931年“九—八”事变后,戈公振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发表了呼吁人民大众抗日救亡的许多文章。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后,戈公振与陈望道、郁达夫、丁玲等人发起组织中国著作家抗日会,联名发表宣言,愤怒谴责日军屠杀上海民众。之后,当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我国东北和上海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时,戈公振又以记者身份随代表团去东北,冒死深入沈阳北大营了解日军侵华情况,并向国内报告,同时发回大量通讯和文章,深得国人好评。
1935年10月22日,戈公振不幸去世,享年45岁。不过,他的死因至今成谜:
10月20日,戈公振因身体不适入院,初诊为盲肠炎,需要动手术。约一个小时,手术即顺利结束。当时,主刀的董医生说:“此症尚轻,可无问题。”然而,22日上午,戈公振病情却突然恶化,气喘渐急,精力大衰。医生显得束手无策,说是病症突变。当日下午,年仅45岁的戈公振不幸辞世。
戈公振的突然去世,引起了世人的纷纷议论,其胞妹戈绍恰女士说他“死后手指甲皆发青,开刀医生被一批批爱国学生责问得无言以对”。
著名翻译家陈学昭则说:“后来,我才知道戈先生因为从来不趋炎附势,总是代表劳动人民说话,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在他离开莫斯科,在海参崴上船回国时,就派了特务跟踪他,在他的饮料里放一种慢性的毒药。回到上海不久,他感到腹痛,进了医院,起初诊断以为是盲肠炎,及至开下刀去,一看,他的全部肠子都已烂了。”
戈公振的侄儿戈宝权也认为:“他的死因,在他逝世时一直到今天,始终是个谜。”
如今,戈公振先生的故居(江苏东台市兰香巷11号)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设戈公振纪念馆。 为纪念这位“爱国报人”,今天,以戈公振名字命名的新闻奖项,是江苏省新闻界最高奖。
1894年10月22日
梅兰芳出生
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民间对其有“中国文化名片”之称。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拜师学青衣,10岁第一次登台,是继王瑶卿之后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影响最大的旦角演员。他扮相大方,雍容华贵,嗓音圆润,唱腔委婉,功底深厚,文武昆乱兼长,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脚色,并同把三者表演艺术特点溶为一体,形成花衫行当,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等,所塑造的舞台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各种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将人物的个性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融于美的形象之中,给观众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
梅兰芳不仅是京剧艺术大师,而且是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人物走向世界的,他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因此,人们称他为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使节。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新华社、人民网、《联合时报》)
交汇点记者 纪树霞 综合整理
编辑: 顾志铭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