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1893年的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5周年纪念日。
毛泽东是一位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更是一位嗜书如命的读书人。
这是属于“今天”——12月26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7年12月26日
泰州长江大桥举行开工仪式
国家公路主干线枢纽工程——泰州长江大桥开工仪式在泰州市高港区举行。项目全长62公里,总投资93.7亿元,建设工期为5.5年。
1995年12月26日
苏州唯亭镇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和纺织品实物
苏州唯亭镇岭南村的草鞋山遗址最下层发现有炭化稻谷粒。测定年龄为6275±205年,应用硅酸体测定为粳稻,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并出土了3块炭化葛织物残片,也是国内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纺织品实物。1994年还在此区域首次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水稻田遗迹,以及东周时期的水稻田遗迹。从而证明在长江流域,6000年前就已经人工栽培水稻。
1992年12月26日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廊竣工开放
全国最大的纪念碑廊——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廊竣工开放。
1991年12月26日
范仲淹的第三十世孙将《范氏家乘》寄存吴县档案馆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第三十世孙范永齐把保存了92年的木刻版《范氏家乘》全套48策(复印件)赠送给吴县档案馆,并将其原版寄存馆内保藏。
1987年12月26日
《计算机甲骨文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省级鉴定,在国际上率先建立计算机甲骨文操作系统
南京大学历史系范毓周设计并主持完成的《计算机甲骨文信息处理系统》通过省级鉴定,在国际上率先建立计算机甲骨文操作系统。该系统研究成立后,经南京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联合攻关,使甲骨文在计算机上的操作和信息处理成为现实。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2年12月26日
世界最快最长的高速铁路专线京广高铁全线正式运行
京广高铁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运营。从北京坐高铁到广州的旅行时间缩短至8小时。同时也有效带动了铁路沿线各地的新发展。京广高铁线连接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经济区,分为北京到石家庄、石家庄至武汉、武汉到广州三段。
1984年12月26日
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抵达南极洲
1984年12月26日五时零六分,经过长途跋涉的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胜利抵达南极洲。“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J121”打捞救生船先后驶进乔治岛的民防湾内,分别在距离海岸七百至八百米的地方锚驳待命。27日下午,南极考察总指挥陈德鸿、南极洲考察队队长郭琨、副队长董兆乾和有关人员登上南极洲的乔治岛。他们是我国南极考察队的第一批登岛人员。
1976年12月26日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重新发表
毛泽东这篇重要著作是在1956年发表的。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针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局面,此书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初步探索。
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领导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之后,由毛泽东在4月25日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5月2日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作了阐述。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从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出发,科学地提出和阐明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正确方针,是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纲领性文献,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它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论十大关系》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893年12月26日
毛泽东出生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其实,毛泽东更是一位嗜书如命的读书人。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终身与书为伴。不仅在空闲时间,连外出视察,毛泽东总要带上一批他想读或常读的书籍,并且这些书多得超乎你的想象。他最有名的有关读书的言论就是“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毛泽东从追求革命真理的青年时代到革命战争的年代,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从未间断过读书。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虽然视力严重减退、健康状况愈来愈不好,但他老人家仍天天手不释卷。直到逝世前,毛泽东已经说不出话来,但脑子清醒,仍然坚持看书。他当时看的是《容斋随笔》和刚刚编译出版的日本《三木武夫及其政见》。
毛泽东晚年图书馆管理员徐中远自述道:
“延安时期,毛主席看得最多的是哲学,批注最多的哲学著作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等著《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艾思奇著《哲学与生活》、李达著《社会学大纲》、《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艾思奇编的《哲学选辑》、《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思想方法论》、河上肇著李达等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础理论》。这几本书,毛主席在延安时都读过多遍。打开这9种著作,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书上划的各种笔迹和成段的批注。最长的是一段批注写了1200多字。大部分批注文字都是毛笔书写的,字写得很小,书写得很流畅,大多是行书字体。耀邦同志听后对我说:‘这些批注太珍贵了,对研究毛主席,对研究延安这一段的历史等都有重要价值啊!’
我还向耀邦同志介绍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读书情况。主席存书中有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大字线装本《二十四史》,这部纪传体史书是当时做图书服务工作的同志根据主席的读书需要于1952年购买的。这部《二十四史》,主席整整读了24年。
毛主席不仅爱读正史《二十四史》,而且还爱读各种野史、稗史以及历史小说。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聊斋志异》等著名的历史小说。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诗经》、《楚辞》、汉魏六朝的文章,唐、宋、元、明、清诗别裁集,《词综》、《曲选》,《韩昌黎全集》、《昭明文选》、《唐诗三百首》、《唐宋名家词选》等书都是毛主席爱读的。他老人家还常常把这些书,批送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阅读。
毛泽东读过的《唐宋名家词选》本子就有几种,1974年8月25日他已经重病在身,还亲手写了‘唐宋名家词选’的书名,并告诉我们工作人员他还要看这种书。到外地考察巡视,他也常常把这些书带在身边。”
毛泽东的阅读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他的精神成长史、认识发展史、思想升华史、知识愉悦和情感表达史。他的阅读和实践,相互守望,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因此,他的阅读史,也是他的读书生活与人生实践的关联史,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史。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读书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日。”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一生也是这样做的,1976年9月8日晨,也就是在他临终前一天的清晨5时50分,在全身布满了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他自己己经无力拿书了,由工作人员托着书还坚持读了7分钟。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毛泽东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书,他是一个真正的博览群书的人。胡耀邦曾说:“像毛主席这样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学习不止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
1972年12月26日
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逝世
1945年4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病故后,杜鲁门继任总统。1949年至1953年连任总统。1945年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镇压当地人民革命运动。1948年批准以控制欧洲为目的的“马歇尔计划”。1953年杜鲁门卸任,1972年12月26日,他在堪萨斯城病故。
他的任期内,尽管出现很多产业纠纷、丑闻以及前苏联间谍案,导致杜鲁门声誉受损,最后只得放弃竞选连任,但今日的历史学者仍视他为最出色的美国总统之一。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光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华网、人民网)
交汇点记者 沈蕾 综合整理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