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兰迪·亨廷顿,知道的中国体育迷估计不多,但说起他执教的中国弟子苏炳添,大概无人不晓。苏炳添取得历史性突破,离不开在中国田径队执教8年的这位主带教练。2015年冲进10秒大关,东京奥运会半决赛跑出9秒83、取得决赛第六的好成绩,军功章也少不了美国老头的一半。
中国代表团一些非传统优势项目的表现让体育迷惊喜连连,很多时候离不开亨廷顿这样的“洋教头”以及他们带来的全新训练方式、训练理念和高科技辅助手段。
女子重剑金牌冠军孙一文的背后,是比她在击剑界名气更大的法国人雨歌·欧伯利,他当运动员时,拿过悉尼奥运会男子重剑个人银牌和雅典奥运会男子重剑团体金牌,当教练时,曾带领法国重剑队多次获得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冠军。执教中国5年,欧伯利已经完全融入这个团队,在东京比赛中他一直用字正腔圆的中文大声指导和鼓励孙一文,“不慌!”、“加油!”孙一文夺冠后,雨歌·欧伯利兴奋地扛着孙一文满场撒欢地跑,完全是法兰西式的浪漫派头。
8月7日的皮划艇静水比赛中,中国组合徐诗晓/孙梦雅拿下女子500米双人划艇冠军、刘浩夺得男子1000米单人划艇冠军,皮划艇队的几位外籍教练拉曼·皮亚特鲁申卡、尼科萨·柳贝克同样功不可没。
借“外脑”、求“外援”,对于中国体育从来都不是新鲜事,哪怕是在相对封闭的年代——1954年,中国足球队赴当时足球强国匈牙利取经,约瑟夫成为中国足球第一位外籍教练;1965年,“魔鬼教练”大松博文在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下,来中国帮助中国女排训练……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体育界从封闭中走出。中国健儿征战奥运会,身边也逐渐开始出现了世界级名帅,比如男篮的尤纳斯(立陶宛)和花样游泳的井村雅代(日本)。
在东京奥运会中国奥运代表团777人的大名单中,教练员包括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19个国家的30名外教,涉及田径、赛艇、皮划艇、水球、橄榄球等17个项目,执教团队的“国际化”越来越明显。
世界级教练选择中国执教,扯不上“国际主义”这些大词,理由很简单:如今的中国对于各个领域的国际顶尖人才都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体育领域自然也不例外——这里有尊重人才的氛围,有足够优渥的待遇,有随着国力提升带来的越来越完备的硬软件配套,更有着建功立业的无穷可能。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国运动员的奥运备战或多或少都受影响,中国各支国家队稳定的备战环境和强大的保障,从这些“洋教头”嘴里传到各国,不知道让多少同行羡慕不已。中国体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对顶尖教练的需求将会持续保持旺盛的状态,而这些外籍教练就是最好的活广告。
当然,人才交流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在东京奥运会上,各国的顶尖运动员有不少出自中国教练门下。
因为培养出了拉尔森、拉斯姆森、马丁、盖德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来自中国天津的张连营人称“丹麦羽毛球教父”。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比赛中,张连营的弟子安赛龙以明显的优势先后击败石宇奇和卫冕冠军谌龙夺得冠军。
还记得在女子举重55公斤级比赛中为菲律宾摘得史上首枚奥运会金牌的迪亚兹吗?这位“整个菲律宾都为你骄傲”的姑娘身后,是培养出陈燮霞、周璐璐等奥运会冠军的中国教练高凯文,“心情很复杂,在异国他乡帮助一个运动员成为民族英雄,很骄傲,另一方面也为中国选手而遗憾。”
老实说,一开始还真有点替他们有点担心,毕竟他们的弟子是直接击败了中国选手站上最高领奖台的,中国体育迷能接受吗?我可还记得当年李矛带领韩国羽毛球队在亚运会上击败中国队引发的轩然大波。
事实证明,担心有点多虑,时代不一样了。中国体育迷早就理解:教练的职业行为和爱国不爱国无关。外教带领中国队员取得突破、击败他祖国的运动员夺冠,中国体育迷只会欢欣鼓舞,那中国教练在异国他乡带出奥运会冠军,为什么要去苛求和责难?不同国家的人走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拼搏,这才是奥林匹克最好的图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庆/文 陶蓉 穆怀佳/视频
视频素材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 张红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